最後的三國_第660章 蒲阪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牽弘立即領命而去。

為了籌辦渡河作戰,胡奮達到蒲津關以後,立即是動手集結船隻。因為晉軍在黃河上冇有甚麼成建製的水軍,所覺得了渡河,胡奮也隻得征調一些民用的商船和漁船,貧乏戰船,是擺在晉軍麵前的甲等困難。

劉諶有些犯愁,和潼關武關有山川之險分歧,蒲阪津獨一能夠倚仗的就是黃河之險了,但幾十裡長的黃河防地,如果分兵扼守的話,黃崇的兵力就顯得虧弱的多,如果晉軍采取多路強渡的話,黃崇必定是捉襟見肘,難以對付。武關需求派兵去救,但蒲阪津更是急所,劉諶真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受,如果劉胤在就好了,可惜現在劉胤正在交戰涼州,垂危的文書固然送了疇昔,但何時而回兵倒是未知之數。

劉諶看向牽弘,道:“不知牽將軍覺得如何?”

以是晉軍采取的戰略就是集結黃河的上的商船漁船來停止渡河,這無疑是一種最經濟最合用的體例,但進犯能力就大打扣頭了。

劉諶沉默了,他現在手中已無一兵一卒可調,潼關那邊再也派不出援兵了,現在獨一希冀的,就是傅僉能夠抗得住。

</br>

不過此次司馬炎決意反攻關中以後,派胡奮率軍兵抵蒲津關,一時候蒲阪津上空戰雲密佈,大戰一觸即。

“傅將軍,現在全部關中的安危,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劉諶冷靜地望著東麵,悄悄地在內心道。

遠水難明近渴,劉胤的援兵臨時是希冀不上了,劉諶和郤正、牽弘商討一番,決定將右軍一分為二,金城營前去武關救濟,而牽弘親率隴西營聲援蒲阪津,如此分派,兩端就都照顧上了。

這兩三年來,黃崇一向受命駐守著蒲阪津,未曾超出黃河一步,也冇有讓魏晉的軍隊踏足河西半步。而對岸的魏晉守軍,彷彿也偶然介入河西,他們的任務就是守住蒲津關,不讓蜀軍踏上河東之地。

┄┄┄┄┄┄┄┄┄┄┄┄┄┄┄┄┄┄┄┄┄┄┄┄┄┄┄┄┄┄┄┄┄┄┄┄┄┄┄┄┄┄┄┄┄┄┄┄┄┄

郤正道:“武關乃是關中東南之咽喉,千萬容不得有失,王頎以一萬之眾抵抗杜預五萬雄師,的確是有些吃緊,下官覺得當立即派兵聲援,遲則生變。”

胡奮達到蒲阪津以後,恰好趕上了黃河的春汛期。

王頎的垂危文書擺到了劉諶的案上,劉諶急召雍州刺史郤正、右護軍牽弘來共商大計。

蜀軍進駐臨晉關以後,魏軍也派兵駐守蒲津關以拒敵,因為隔著黃河,兩邊一向以來也未曾生過牴觸,相安無事。

蒲阪津是黃河上最為首要的一個渡口,由秦入晉的交通衝要。蒲阪津是一個淺顯的說法,泛指全部黃河渡口,實在細分起來,在黃河的東岸叫蒲津關,在黃河的西岸叫臨晉關,這兩個關隘都是古地名,從春秋戰國期間一向相沿到現在,已經是有些年初了,當年秦晉隔河對峙,蒲阪津就是兩邊的前沿陣地。

郤正道:“殿下如此分兵,倒也不無不當,隻是晉軍二十萬來襲,攻武關者五萬人,攻蒲阪津者五萬人,攻潼關者達十萬人,傅將軍守潼關隻要一萬五千人,如何能抵擋得了羊祜的十萬雄師?”

魏吳對峙期間,為了保持與吳國的對峙的局麵,魏國在荊州和淮南也製作了大量的戰船,固然團體氣力上魏國的水軍是減色於東吳水軍的,但如果把這些戰船調到黃河上來,那對蒲阪津對岸的蜀軍守軍將是一次嚴峻的磨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