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_第756章 起用文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撤離函穀關以後,羊祜被司馬炎任命為都督河北諸軍事,節製並冀幽三州兵馬,出兵河內,劍指幷州。

幸虧西線和劉胤達成了臨時的寢兵和談,讓司馬炎稍稍地鬆了一口氣,能夠騰出主力兵團來對付幷州的局麵。

函穀關和潼關處於函穀的東西兩端,遙遙對峙,固然晉蜀兩都城順從了停戰和談,將主力兵團撤出了第一線,但在函穀關和潼關之間,仍然是防備森嚴,嚴陣以待,時候都冇有鬆弛過。

而現在司馬炎所能信賴的,也隻要羊祜杜預等廖廖數人了,杜預現在坐鎮南陽,防備鐘會,而河北都督一職,也隻能由羊祜來出任了。

劉淵彷彿並冇有滿足於目前的戰績,他把手伸向了與幷州相臨的冀州,霸占上艾以後,劉淵親身帶領雄師攻出了太行山,進入了冀州。

函穀關自秦末以後就逐步地燒燬了,全部關洛通道,防備重心轉到了潼關這一帶,但潼關失守以後,晉國都城洛陽的安然遭到了嚴峻的威脅,重新函穀關和奪回潼關成為了晉軍首要的兩個目標,特彆是潼關之戰得勝以後,函穀關的補葺便成為重中之重,晉國在重修函穀關上也是破鈔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現在司馬炎所能倚重的大將並冇有多少了,宗室當中,最有才氣最有聲望的當屬司馬孚,但司馬孚年齡已高,就連走路都得有人攙扶,上不得馬,開不了弓,讓他再去擔負全軍統帥,司馬炎可真放心不下。

但這究竟是不是劉胤的一個詭計呢?晉國的朝臣對此停止過狠惡的會商,很多的大臣都以為劉胤是用心叵測,或許在停戰的背後,有著其不成告人的目標,但這個目標到底是甚麼,大臣們又闡發不出來。

但究竟真的是如此嗎?就連司馬炎也不敢苟同,北地胡的兵變固然會對關中構成必然的影響,但毫不是致命的,劉胤為了對於北地胡而主動地放棄東進的最好良機,在司馬炎看來有點是捨本逐末端。

彆看晉國號稱擁兵五十萬,但真正到了用兵之時,司馬炎才感遭到捉襟見肘,兵馬不敷用。

重修後的函穀關,也為洛陽供應了新的樊籬,這讓司馬炎和晉國諸臣都放心了很多。

對於如許的一個成果,司馬炎乃至是欣喜,不過他也非常的迷惑,劉胤如此做,究竟是出於何種目標,現在晉海內部連番地產生兵變,對於蜀國而言,無異因而天賜良機,但劉胤恰幸虧這個時候冇有挑選主動地打擊,而是率先提出了停戰,從好處的角度上來講,劉胤這麼做非常讓人費解。

不過費解歸費解,司馬炎還是同意了劉胤的停戰和談,這將為司馬炎安內供應了機會。但司馬炎並冇有因為停戰和談的簽屬就掉以輕心,在補葺一新的函穀關還是安插了重兵駐防,委任嚴舒為函穀關守將,謹防死守,以保洛陽的安然。

冀州一馬平地,更成為了匈奴人自在馳騁的舞台,進入冀州以後,匈奴縱橫馳騁,橫行無忌,他們並不以攻陷城池為目標,因為匈奴人深知攻城作戰一向不是他們的剛強,而是在冀州平原地帶上大肆劫奪,燒殺擄掠,乾著匈奴一貫善長的成本行。

一時之間,冀州所屬的十一個郡國冇有一個不遭到滋擾的,匈奴的人打擊就如同是水銀泄地普通,無孔不入,冀州大地慘遭踐踏,被壓抑了幾十年後,匈奴人的野性在這一刻獲得了開釋,他們猖獗地無所欲為地乾著祖輩們在西北邊疆上曾經乾過的活動,而讓他們更加高傲的,是他們現在身處的倒是漢人的中原之地,如許的富庶之地,讓他們的野心無窮收縮起來,為了獲得這統統,他們變得猖獗而貪婪。(未完待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