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_第789章 第三條道路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而現在劉胤提出了不退反進,放棄後勤補給線,進入仇敵火線的作戰形式,美滿是前無前人的創舉,不過這並不是劉胤的心血來潮的癔想,而是他顛末端沉思熟慮的思慮。

“往東?”羅憲眉頭大蹙,質疑道:“大將軍想過冇有,如果我軍往東,全部的後勤補給線就會被匈奴人所掐斷,十幾萬雄師無糧無草無輜重,接下來的仗如何打?”

“不退反進?”傅僉和羅憲較著地一怔,失聲地喊了出來,皆是滿臉的駭然。

“匈奴人固然兼跨並、冀、青、幽四個州,但這些地區他們並冇有完整地予以掌控,這些地區,不但有晉國的軍隊,另有大量的漢人百姓,這些都是我們能夠引為奧援的,我們的目標就是在匈奴人尚未完整掌控的地盤上,建立起按照地來,在與胡人的作戰中,不竭地強大和生長本身力量。與胡人的較量,是一個耐久而耐久的過程,我們不成能寄但願於打上一仗,便能夠將胡人逐出中原,對此,我們都必必要有一個復甦的熟諳。”

最後,就是東進有著廣漠的邊境,胡人兵變固然勢頭很猛,但他們節製的地區實在很有限,在很多的處所,特彆是山區,胡人的權勢還底子冇有來得及滲入出來,蜀軍此次東進,就是要充分闡揚蜀軍長於山地作戰的好處,在胡人節製地區的虧弱地帶,將本身的力量率先地生長出去。

退一步來講,就算冇法與晉軍聯手,最起碼也能夠臨時地製止與晉軍比武,不管是羊祜還是彆的晉軍將領,他們必定也不肯意將有限的兵力放在與蜀軍的比武上麵,讓在四周虎視眈眈的胡人漁翁得利。

其次是晉國的軍隊。固然蜀晉兩邊世代仇怨,但胡人兵變,天下情勢已經上升到了民族危亡的境地,劉胤冇有來由以為晉國的將領是不識大抵的,仇敵的仇敵是朋友,那怕隻是權宜的朋友,也是一支能夠操縱的力量。現在晉國的都督河北諸軍事的是羊祜,而羊祜的為人劉胤是比較清楚的,識大抵,顧大局,如果蜀軍東進,必然能夠和羊祜有一個很好的合作根本。

傅僉道:“如此看來,文宣你必然有一個成熟的設法了,無妨說來聽聽。”

劉胤指著輿圖道:“劉淵此次北進,實在的企圖就是想要迫使我軍在晉中一帶與之決鬥,而現在從敵我兩邊的兵力配置天時位置疆場情勢諸多方麵綜合考慮下來,我軍完整處於優勢,也就是說,此役我軍得勝的能夠性不敷三成,以是這一仗我們打不得,也打不起。不能打如何辦?恐怕也隻要退兵了,如果退兵的話,那麼我們此次東渡以來的統統戰果就會歸零,前功儘棄,一無所獲,乃至更糟。我們所能想到的,劉淵也必然能想的到,如果我們的法度都落入到了劉淵的算計當中,那麼局麵隻能是越來越被動。”

起首,在敵後斥地按照地是有必然根本前提的,幷州和冀州,固然胡人占有相稱大的比例,但占有人丁絕對多數的,還是漢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氣向背,將是決定戰役勝負的關頭。

他們之以是很吃驚,是劉胤提出的戰略相本地令人匪夷所思,目前匈奴人大兵壓境,留給蜀軍的挑選空間並不太大,無外乎戰或退兩種體例,但劉胤現在提出了第三條門路,不退反進!“進”?這讓人很費解,如何個進法?莫非現在蜀軍真的有第三條門路可走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