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_第837章 壺關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但今時本日,恐怕連劉淵本身都未曾認識到,此番他兵敗高都,敗走壺關隘,與汗青上的他有著天壤之彆。

但不打壺關並不料味著劉胤就此無所作為,固然以現在的兵力,在半路上伏擊劉淵不太實際,但給劉淵製造點小費事,讓他的迴歸之路走得不太順暢,劉胤還是辦獲得的。

從高都返回壺關,有兩條路可走,一條就是經宗子和屯留直抵壺關,現在屯留已在蜀軍的節製之下,很明顯劉淵不會挑選這條路,獨一的能夠就是挑選靠東的那條路,從泫氏向北經壺關隘返回壺關。

當初齊萬年率雄師前來投奔之時,劉淵但是笑容相迎,委任齊萬年做平南大將軍,河內太守,節製河內諸路雄師,而現在齊萬年在河內慘敗而歸,劉淵對他也就落空了信賴。

冇想到劉淵竟然是如此地判定,一聽到蜀軍已經篡奪了寒山要塞和屯留縣城之城,竟然舍了重鎮高都,回奔壺關。

劉淵瞧著晉軍忙著圍攻齊萬年部,這無疑給了他一個擺脫戰役的好機遇,他判定地命令匈奴雄師北撤,與晉軍離開打仗。

不過壺關有著匈奴右於陸王劉景率兩萬人馬鎮守,想要拿下並不輕易。就在劉胤運營著如何攻取壺關之際,南線傳來了劉淵放棄高都,回兵壺關的動靜。

壺關隘位於壺關縣南六七十裡處,兩峰夾峙而中虛,崖徑仄險,形如壺口,故名壺關隘,是險阻天成的軍事衝要之地,壺關縣也是以而得名。金代墨客李晏在詩作《潞州形勝》當中便讚壺關隘曰:“東迎壺口疊群山,吞吐嵐光紫翠間。削玉遠排圭首銳,暈痕輕拂黛眉彎。五龍飛去鬆杉老,萬井喧嘩口月間。旅客乍醒灰塵眼,仙扃誰指扣玄關?”

不過在壺關隘設下埋伏,痛擊一下賤亡至此的匈奴軍,倒也不失為上策,也能夠讓劉淵明白,現在的上黨,已經遠非是匈奴人一手遮天的時候了。(未完待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