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郡並不屬於幷州,在東漢時歸司隸校尉統領,是拱衛京師的三河要地之一。曹魏時,歸司州統領,在魏正始八年的時候,析河東郡北部十二個縣為平陽郡,不過在風俗上,河東郡戰役陽郡仍合稱為河東地區。
PS:明天有事,返來晚了,稍後會改正,約莫在兩點………………………………………………………………………………………………………………………………………………………………………………………………………………………………………………………………………………………………………………………………………………
但兩次渡河的失利讓晉軍完整地喪失了但願,全部蒲阪津的作戰任務由計謀打擊轉入了計謀戍守。
不過就算現在匈奴人就算有才氣渡河,也不成能去嘗試,因為現在的匈奴人的計謀重點,還保持在河東河北一帶,晉國仍然是他們最大的仇敵,隻要攻陷洛陽,打敗晉國,匈奴人纔有持續向外擴大的籌算。
河東郡陣勢平坦,地盤肥饒,人丁浩繁,一向是曹魏政權中比較首要的一個郡,劉淵起兵兵變以後,也一向正視對河東郡的攻略,劉淵乃至一度有遷都平陽的籌算,隻不過因為蜀軍進入上黨,劉淵纔不得不騰出時候和精力來對於蜀軍,對於河東郡倒是鬆弛了,乃至於匈奴人固然掌控了河東郡的大部分縣,卻始終冇有拿下蒲津關來。
相對於上黨,劉胤更巴望拿下的是河東郡。
不過對於這道黃河天險而言,晉軍固然冇法超越,但蜀軍想要打過來,也毫不是那麼輕易的一件事,這點信心,當時戍守蒲津關的胡奮還是有的。
蒲津關保衛戰,打得也非常的艱苦,呼延攸幾次強攻未果,就采取的耐久圍困的戰術,蒲津關固然地形龐大陣勢險要,但團體而言,過分侷促,呼延攸恰是操縱這一點,掐斷他們的糧道,逼迫司馬駿投降。
司馬駿在這類環境下,出任的河東都督,可謂是臨危受命,而現在天下的全部戰局嚴峻,司馬炎能派給的他的人馬,也極其地有限,本來蒲阪津的駐軍有五萬人,渡河作戰傷損了很多,胡奮走的時候也帶走了一部分,固然司馬駿到任之時也不是一小我來的,但全部河東郡的人馬加起來,也不過三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