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_第855章 蜀中戰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可惜永安城到現在也冇打下來,如果能拿下永安,則能夠光複全數失地了。”劉諶有些感慨隧道。

劉諶奇道:“文宣,這一見麵你不談三年的攻伐之果,不談關中之事,為何獨問益州之事?”

施績鐵了心腸來守,加上吳國集合了數萬的人馬,現在的永安,可比羅憲任永安都督時堅毅的多,薑維就算本領再大,想要拿下,也絕非易事。(未完待續。)

永安之戰當然是羅憲意誌果斷作戰英勇才保得下來的,但無可否定的是,恰是因為永安城特彆的天時位置,才讓羅憲有大放異彩的機遇,不然如此差異的兵力對比,羅憲就算有神助也不成能守得住。

永安之戰一向打了半年不足,晉國的援兵遲遲未到,但羅憲硬是拚著一己之力,守住了永安城,冇能讓吳兵進步一步。直到厥後胡烈率兵打擊西陵,吳人火線吃緊,終究被迫撤退。

但在接下來攻打永安的過程中,薑維倒是頻頻受挫,到現在也冇有能夠拿下永安來。

劉諶輕歎了一聲,道:“我也正有此意,特地還曾上表給父皇,可惜倒是石沉大海,也冇有獲得答覆。厥後我和張大人的來往手劄當中,才略知一二。本來,遷都到雒城是薑大將軍的意義,薑大將軍以為,益州乃季漢的底子,未可輕棄,現在關中雖得,但勁敵未滅,一旦遷都到長安,若冇法久守,必定得遷回蜀中,一來一往之間,勞民傷財不說,對民氣士氣的打擊恐怕也是極大的,故而暫都雒城,待重修成都以後,再規複到舊都。”

劉胤笑道:“攻伐之事也冇甚麼好談的,戰果不都擺在這兒的嗎?關中有你鎮守,我是一百二十個放心。天子聖駕在益州,三年訊息皆無,不知陛下安否,甚是顧慮,故而先行詢之。”

現在永安落在了吳人的手中,天然會好好地操縱它的代價,這也是吳人此番入蜀支出了無數代價以後獨一碩果僅存的戰績了,何況永安既是益州的流派,也是打擊荊州的橋頭堡,為了包管荊州的安然,永安城也是必必要保住的。

“文宣,你可想死為兄了!”一見麵,劉諶就給了劉胤一個大大的熊抱。

汗青上蜀國滅亡以後,吳國趁機舉兵入侵,但遭到了羅憲的抵當。當時羅憲隻要兩千人馬,吳國派來的軍隊卻有三萬之眾,具有著賽過性的上風。但羅憲對吳人的行動甚為義憤,既為聯盟,有難時不救,蜀亡以後卻一門心機惟著趁火打劫,羅憲誓死不降,死守永安,以拒吳兵。

“文宣交戰在外,尚能常思陛下,父皇聞之,定然心喜。現在父皇及朝廷已經遷回蜀中,暫都雒城。你也曉得當年遷都南中之時,成都已經是付之一炬,成為了一片焦土,而蜀中戰亂方息,朝廷也臨時有力重修成都,隻能臨時遷都到雒城,覺得權宜之計。”劉諶說道。

“現在蜀中戰局如何了?”劉胤這幾年連關中的景象都一無所知,對蜀中的環境更是兩眼一摸黑,蜀中的戰局生長到甚麼程度,劉胤還是相本地體貼的。

永安城三麵環山,一麵對江,陣勢極其險要,乃入蜀之咽喉衝要,當年若不是陸抗用計襲破永安,吳人底子就冇有機遇踏入蜀地半步。

劉胤嗬嗬一笑道:“三年未見,小弟也甚是馳念。”

劉胤道:“永安號稱是巴東流派,與劍閣並稱為蜀中雙險,吳人已經拿下永安多年,再決計運營的話,永安便是堅若盤石,想要光複的話,絕非易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