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181章 祭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向到天氣漸暗,夜幕來臨之時,曹亮才把羊徽瑜奉上了馬車,目視著馬車緩緩地拜彆,曹亮心頭出現了一絲離愁彆緒。

刀斧手一刀砍了下去,斬斷了鹿頭,鮮血噴濺出來,灑在了帥旗之上。

黯然銷魂者,惟彆罷了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此次南征,曹爽整整地變更了三萬精銳的中兵力量,夏侯玄有這麼大的助力,想打敗仗都難。

以是曹爽此次力主讓夏侯玄征南,就是為了他能在軍功薄上,重重地記下一筆,為今後的執掌軍權,打下一個夯實的根本。

以是卯時之前,是虎帳最為熱烈的時候,各路人馬絡繹不斷,簇擁而入,全部校場人嘶馬鳴,摩肩接踵。

特彆是羊祜,本來就是唇紅齒白,俊朗不凡,不管擱在阿誰期間,都是顏值高得絕倫,現在換了一身的戎裝,更添了幾分的威武之氣,意然與主帥夏候玄,有不遑多讓之感。

明天的夏侯玄,但是萬眾諦視標核心,方纔過了而立之年的夏侯玄現在便身兼中護軍、征南將軍二職,率領三萬征南雄師,意氣紛發,風采飛揚。

祭旗典禮是雄師出征之前一項必不成少的典禮,目標是鼓勵士氣,為雄師壯行,祭旗時所斬殺的祭品有活人,也有牲口,活人普通是敵方的人,現在仗還冇開打,也冇個俘虜可供夏侯玄來斬殺,以是夏侯玄挑選了一頭鹿來做為祭品。

明眼人一看就曉得這是夏侯玄要崛起的前奏,討伐吳國並非甚麼太大的難度,曆數魏吳之間的戰役,魏國事勝多敗少,特彆是吳國挑起的戰役,除了石亭之戰外,吳國鮮有勝果。

夏侯玄本人更是信心滿滿,此次南征,可算是他翹首以盼的機遇了,他巴望著揚催促馬,飲馬長江,擔當其父征南大將軍的光輝功勞。

曹爽想要扳倒司馬懿,就必須本身培養能夠取而代之的人物,但曹爽目前的親信當中,何晏、丁謐、畢軌、李勝之流,逞逞口舌之能倒是不錯,但真正能擔當千軍萬馬的統帥之能,倒是千萬不及的。

在曹爽的眼中,獨一合適的人選,估計隻要夏侯玄了,夏侯玄文武雙全,又是將門虎子,如果他真能在軍中挑起大梁的話,曹爽有就有了代替司馬懿的動機了。

曹亮點過卯,看到羊祜和杜預雙雙趕了過來,兩人都換好一身的甲冑,年青的臉龐雖顯有些稚氣,但鎧甲加身,一樣是豪氣勃勃。

眾將士都在等候著他宣佈出征的那一刻。

前路茫茫,統統都充滿著未知之數,但正因為統統都是未知的,以是曹亮心中才充滿著神馳和巴望,如何真正地融入這個期間,一向是曹亮冷靜地思慮的一個題目,既然戰役纔是這個期間的主旋律,那麼曹亮的王霸之路,就從這場淮南之戰開端吧。

功勞越大,聲望便越大,在朝中的職位便更加安穩,那怕曹爽對司馬懿再忌恨,也得徐緩圖之,畢竟司馬懿在朝中有著很高的人脈,牽一髮而動滿身,曹爽那怕權力再大,也不敢與滿朝文武為敵。

以是夏侯玄此次片南,更多的給人感受好象是去撈取功勞,調換名譽的,司馬懿為甚麼在朝中有很高的聲望,那還不是一刀一槍換來的,不管是南征北討還是東擋西殺,他所獲得的軍功積重如山,讓任何人都不敢小覷。

想要在軍中站住腳根,可不但是一紙聖旨就能起感化的,冇有充足的資望,那怕是身居要職,也會讓很多的部屬鄙夷,口服心不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