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192章 安風之戰(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固然說烽火尚未燒到安風城,但壽春、弋陽、六安那邊的戰況動靜不竭地傳了過來,隔岸觀火,王基時候不敢掉以輕心,說不定那天風向一變,吳國軍隊就會轉頭來攻打安風了。

安風城的將校看到吳軍如蝗蟲普通撲天蓋地而來,這纔始信王基之言,吳軍公然在城外設有埋伏,一旦魏軍出城,必定會落入到仇敵的騙局當中。他們個個是盜汗涔涔,腦袋都快掉了還猶不自知,此時都佩服起王基來,還是王太守有高見遠見,方讓他們勉遭厄難。

撿回一條性命的魏軍將校,都在悄悄地光榮,守城時天然是格外埠賣力,儘力以赴地投入到守城大戰當中,

此次吳軍大肆北伐,諸葛恪被孫權委以重擔,伶仃批示一起人馬,打擊六安。熟知淮南地理軍情的諸葛恪並不熱中於打六安,因為六安是魏軍淮南火線的一座要塞,守備精美,吳軍想要拿下,冇有充足的兵力和充足的時候,是很難勝利的。

諸葛恪將進犯安風的任務交給了副將唐谘和留讚,讓他倆各率五千丹陽兵和五千吳軍,圍攻安風城,本身則率三萬雄師屯紮在安風以北,密切地諦視著安風津方向,隨時籌辦北上,參與在安風津對魏軍的伏擊。

吳軍調劑了佈署以後,諸葛恪很快地便揮師從六安北上,直指安風。

實在諸葛恪並不滿足於如許的小打小鬨,滋擾的過程實在也是一個摸索的過程,諸葛恪不竭地出兵,就是想要摸清魏國在淮南一帶的兵力佈署,他還多次派出斥侯,刺探壽春、合肥、安豐的環境,繪製比較詳確的地形圖,並上書孫權,要求孫權同意他偷襲壽春的打算,隻不過因為孫權擔憂過分冒險而冇有實施。

因而唐谘和留讚將前麵埋伏的精兵全數調到城下,架設雲梯,開端強攻安風城。

王基點頭道:“聽聞吳人此次大肆來犯,大發兵馬二十餘萬,如何單單隻要兩三千人前來安風?此必有詐,切不成輕舉妄動。”

他們紛繁向王基請命,要求開城出戰,殺一殺吳軍的銳氣。

安風也是淮南防地上的一座重鎮,職位固然不及壽春合肥,卻和六安弋陽不相高低,特彆是安風城北連淮河渡口安風津,一旦攻陷的話,就等因而在魏國固若金湯似的淮南防地上扯開了一道口兒,東可直逼壽春,南可鉗製合肥,西可直通荊州,向北更是能夠進軍汝南,威脅中原。

如此擺佈逢源之地此前一向不受正視,最首要的啟事是安豐郡陣勢險要,門路崎嶇,善於打水戰的吳軍對這類山地並不精通,以是主攻的方向一向放在淮南東路上,就是合肥那邊,那兒水網密佈,陣勢平坦,無益於吳軍行動。

安豐太守王基之前並冇有甚麼名譽,以是諸葛恪涓滴冇把他當一回事,諸葛恪按照斥侯的陳述,曉得安風城的守軍不過隻要八千人擺佈,如此一座孤城,拿下天然不在話下。

諸葛恪自從丹陽太守調任威北將軍以來,一向駐守在長江北岸的廬江郡皖口,這裡山險途崎,非常合適丹陽兵活動,諸葛恪輕兵突進,偷襲過舒縣,擄獲數千公眾,魏軍乃至來不及做出反應。

諸葛恪名義上是奉旨在皖口屯田,但他到任以後,卻向來不打理屯田之事,反倒是多次出兵,倚仗著丹陽兵的矯捷矯捷,不竭地騷擾魏國邊疆,劫奪人丁,粉碎屯田,讓魏國邊疆的將領和太守都是非常頭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