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203章 狼煙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北岸相對來講陣勢平坦,一望無垠,吳軍在南岸處的高地之上,便能夠清楚地看到魏軍動靜,的確就是無遮無攔的。

征南軍等候這道軍令已經是等得都有些不耐煩了,現在軍令一下,征南軍如出林猛虎普通,向著吳軍的營地衝殺而去。

吳軍在淮河南岸設伏的事,司馬懿是心知肚明,不過他有本身的打算,以是一點都冇有慌亂,歸正吳軍的打算是半渡而擊,在魏軍達到南岸的數量冇有達到充足多的時候,他們是不會等閒建議進犯的,這倒是給了魏軍渡河的一些便當。

安風渡的地理位置比較特彆,安風渡水流陡峭,河麵寬廣,比較合適渡河。

遵循諸葛恪所提出來的計劃,吳軍一起人馬在安風圍城誘敵,彆的兩路人馬在安風渡紮好了口袋,就等魏軍來鑽了。

這個結果幾近是災害性的,固然現在征南軍的行跡還冇有被吳軍所發明,但跟著時候的推移,透露那是必定的事,隻不過是遲或早的題目。

更糟糕的是,夏侯玄隻製定了一個作戰打算,並冇有備用的第二打算,也就是說在落空了司馬懿雄師的策應之下,孤軍深切的征南軍將如何辦,他還冇有想好。

可如許一來,吳軍殺傷魏軍的人數就極其地有限了,並且魏軍如果感覺安風渡不能等閒地度過以後,必定會臨時放棄掉安風渡,轉而尋覓其他的能夠等閒渡河的渡口,比如說目前就被魏軍所節製的壽春和弋陽,如果魏軍從那兒渡河的話,則會輕鬆很多。

以是吳軍儘能夠地把安風渡假裝成無人戍守的模樣,起碼從大要上看起來,涓滴看不到吳軍的身影,藉此而利誘魏軍,然後待魏軍半渡之時,一舉殺出,重創魏軍於淮河南岸。

烽火升起來的時候,司馬懿已經開端批示雄師強渡淮河了,之以是擔擱了一些時候,主如果因為架設浮橋的時候出了一些小題目,不過這些小題目很快就獲得了措置,雄師開端遵循原打算向淮河南岸進發。

夏侯玄能不黑著臉嗎,他費經心血搞出來的作戰打算臨戰之時因為友軍的不共同麵對短命的能夠,如何不令貳肉痛如絞。

這對吳軍的伏擊來講,天然是非常無益的,諸葛恪挑選在安風渡設伏,確切是顛末沉思熟慮的,比較淮河沿岸的其他渡口,恐怕也隻要安風渡最為合適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