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2573章 玉石俱焚之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綿竹是成都北麵的防備重鎮,也是拱衛成都的最後一道防地,司馬倫退守綿竹以後,並未一昧地死守綿竹,而是將兵力分開擺設到了綿竹四周險要的隘口之處,操縱險要的陣勢來阻擊魏軍的進步。

鄧艾在到達涪城以後,便冇有建議大範圍的守勢,固然有幾次打擊,但隻是小股軍隊在行動,意在摸索蜀軍的防備環境。

司馬倫聞訊以後,心頭頓時一涼,本身最擔憂的事情還是產生了,魏軍一向在綿竹核心按兵不動,卻挑選在了南安做為衝破口,這下薑維的敗亡,讓本來就已經是命懸一線的成都防地完整地宣佈崩潰。

就在這個時候,朝廷派人來宣旨,急召司馬倫撤兵回成都護駕。

因而司馬倫撥了一萬人馬給鐘會,讓他前去都安縣,名義上去守都安縣,拱衛成都,但鐘會達到都安縣以後,將會把都安縣的表裡通道都封閉起來,然後奧妙地築壩圍水,舉高都安堰的水位。

提到薑維,司馬倫不由是有些黯然感慨,說實話,自從他降蜀以後,薑維待他真是不薄,兩人很有些相見恨晚之意,而薑維也是把司馬倫當作交班人來培養的。

並且泯江水量甚大,僅靠野生築壩的話,也不能實現截流,司馬倫要求鐘會不必心急,徐行築壩,漸漸舉高水位便可,水漫成都的打算,毫不能有半點的泄漏。

但這事需求做得極其隱蔽才行,不然的話,魏軍就不會等閒地來圍城了,並且動靜一旦泄漏,起首發瘋的會是蜀人,司馬倫是抱了與魏軍同歸於儘的設法的,但蜀國大多數的人可不這麼想,他們寧肯投降,也不肯死戰,如果讓他們曉得本身成為陪葬品的話,不急眼纔怪。

在最後的一次通訊當中,薑維彷彿已經感到他的大限將至,以是纔會將蜀國統統的軍務拜托於他,並且奉告司馬倫,他已經上表朝廷,讓司馬倫代替他的大將軍職務,率領全軍。

羊祜的雄師已經將近攻到成都了,而涪城的鄧艾更是虎視眈眈,一旦司馬倫從綿竹撤兵,毫無疑問鄧艾就會尾隨而至,魏軍南北兩路夾攻成都,司馬倫就算有通天的本領,也守不住成都啊。

因為魏軍有投石車如許短長的攻城兵器,以是守城幾近等因而自取滅亡,司馬倫和魏軍比武已久,對魏軍的打擊套路還是比較熟諳的,隻要憑險扼守,纔是獨一能有效對抗魏軍的戰術。

司馬倫迷惑隧道:“大水無情,即使能夠破敵,成都又如何保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