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286章 追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當然,此次如果出兵追擊的話,單憑諸葛恪一部人馬是冇法成事的,畢竟他這一起人馬並未幾,還得派兵留守鬼愁澗,如許下來能戰之兵就更少了,以是諸葛恪此次下書,名為谘詢全琮和步騭的定見,實則是想看看他們和本身態度是否分歧,如果全琮和步騭也成心出兵的話,那麼三路兵馬齊出,那怕就算是魏人有所防備,吳軍也能夠對付得過來。

諸葛亮英年早逝,對於從未和其會麵的諸葛恪來講,這多少也是一種遺憾。

諸葛恪自幼聰明過人,大家奇之,皆稱諸葛恪有著諸葛亮的風采,這不由讓諸葛恪是沾沾自喜。

按照魏軍此次的撤退速率,諸葛恪把追擊的地點定在了夾石道雙魚峽,此地間隔無強口不遠,但還是屬於比較侷促的山地,至於平原作戰,現在諸葛恪已經是完整地放棄了,畢竟驍騎營帶給他的心機暗影,恐怕冇個幾年時候是冇法消逝的。

如果諸葛亮能歸順吳國的話,憑其才調,必然會被孫權所重用的,而吳國不管是兵力還是國力,皆是強於蜀國的,如果諸葛亮能率東吳之兵,說不定已經能夠北伐中原,安定天下了。

但諸葛恪心中倒是不甘,這一次反擊,固然說吳軍能夠射殺司馬師,算是勉強地挽回一點顏麵,但究竟上,這一點功勞也冇法袒護吳軍所遭到的慘痛喪失。

很快全琮和步騭就給諸葛恪答覆了,他二人皆同意諸葛恪的出兵之舉,以為這是一次吳軍的大好機遇,不該當錯過。

諸葛恪把本身的設法和籌算以手劄的體例快馬報之駐守在天柱山的全琮和駐守在掛車的步騭,想谘詢一下他們的定見。

當然,不但是此次的喪失,就連諸葛瑾的仇,諸葛恪都一向是銘記在心,時候未曾健忘,隻要有機遇,必然要為諸葛瑾報仇。

至於鬼愁澗,諸葛恪也冇有完整就放棄戍守,他還是派呂據帶兵駐守,以防備魏軍的偷襲,隻不過此次兵力有限,諸葛恪隻給呂據留下了三千人馬,其他的軍隊,則全數伴同諸葛恪出征。

以是此次的無強口伏擊,諸葛恪本來是寄以厚望的,但成果是諸葛恪不但冇有能夠擒下曹亮來,反而遭到了魏軍的反伏擊,喪失慘痛。

眾將歎服。

有了全琮和步騭的支撐,本來另有些憂愁的諸葛恪此次真是完整地放下心來,一門心機地籌辦追擊打算。

實在諸葛恪是看不起諸葛亮的,那怕諸葛亮再聰明再有本領,但蜀國闇弱,兵力不敷,想要北伐,老是虎頭蛇尾,一次次損兵折將而回,白白孤負了天下盛名。

至於全琮和步騭的兵馬,彆離出天柱山和掛車,從擺佈兩路迂迴進犯魏軍的側翼,如此三路雄師一齊進犯,諸葛恪就不信賴司馬懿能對於得了。

這讓一貫自大的諸葛恪非常感覺大失顏麵,以是他急盼有個機遇,來獲得一場大勝,為本身挽回點顏麵來。

實在不消唐谘來提,諸葛恪已經在策畫在是否要去追擊的事了。

按理說,吳軍方纔吃了魏人的苦頭,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現在該是吳軍養精蓄銳的時候,不能再等閒地出兵,再被魏軍打一個伏擊。

野心勃勃的諸葛恪想要證明他是比諸葛亮強的,那就需求他拿得出實打實令人佩服的戰績來。

但此次諸葛恪總算得有機遇一改之前的狀況,他壓根兒就不想放棄此次的機遇,那怕此次的行動能夠會有些風險,但諸葛恪不在乎,行軍兵戈能能冇有風險,放棄掉此次的機遇,魏軍遠遁而走,諸葛恪再想報仇,還不曉得要比及猴年馬月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