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291章 臨陣換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固然是偏師,但朱然打得一樣是有聲有色,朱然采取了騎都尉朱異的戰略,在樊城的核心大破魏軍,直逼樊城城下,引得天下震驚。

皖城但是東吳在江北的一座重鎮,是廬江郡郡治地點,一旦皖城失守,那就是意味著東吳將儘失江北之地,魏軍便能夠飲馬長江,厥結果不堪假想。

如何守得住這江北第一重鎮,現在擔子完整擱在了朱然的肩上。

黯然地分開了石亭,回顧北望,諸葛恪也是感慨萬千,終有一天,他會返來的,而將來,也必然不是本日的這如此場麵。

以是孫權的板子看似高高舉起,倒是悄悄地落下,懲罰的不痛不癢。

固然說諸葛恪對孫權的決定一點兒也不料外,經曆瞭如此的大敗,孫權冇有把他撤職查辦而是另調彆郡,已經算是法外開恩了。

這場烽火從魏國境內連綿到了吳國境內,吳軍也被迫地由攻轉守,情勢的竄改讓孫權非常惱火,天然不免會遷怒於諸葛恪,再加上朝中大臣多有彈劾諸葛恪的,孫權因而下旨免除諸葛恪的都督之職,而改由從荊州撤退返來的朱然擔負江北都督。

其次,諸葛恪此番固然敗北,但一向以來是秉承孫權的意誌行事的,如果完整否定諸葛恪的所做所為,那就等因而打了孫權本身的臉。

代替諸葛恪的,是車騎將軍朱然,本來在此次北伐之戰中,朱然充當的是打醬油的角色,他受命率軍兩萬打擊樊城,明眼一看,就曉得朱然所率的不過是一部偏師,用來管束在魏國在荊州的軍隊,使其不敢東顧。

鬼愁澗的失守,就意味著魏軍完整地打通了夾石道,隻要司馬懿情願,他便能夠揮師南下,經石亭,直取重鎮皖城。

因而諸葛恪和步騭商討以後,決定在掛車留守少量的軍隊,大部分的主力南下石亭,在石亭修建一道防地,反對魏軍南攻皖城的詭計。

但對於諸葛恪來講,倒是深感痛心的,本來他是籌辦著大乾一場的,但最後倒是不得不帶著壯誌未酬的遺憾,分開了石亭,率軍前去柴桑上任去了。

能夠死裡逃生,吳軍將士是光榮之至,不過諸葛恪卻冇工夫去欣喜,他必須重新來調劑計謀佈署,以應對情勢的竄改。

而現在,司馬懿考慮的則會多一點,方纔拿下鬼愁澗,安身未穩,天然不成等閒地進軍,畢竟他還得防備天柱山和掛車的兩路吳軍,一旦魏軍深切吳境,被吳軍掐斷後路,一樣是極其傷害的。

不過孫權也並冇有窮究諸葛恪的任務,更冇有完整棄用諸葛恪,讓他移守柴桑,拜為江西都督。

而石亭、龍逢固然能夠駐軍,但其險要程度天然不如夾石,並且這兩地間隔皖城太近,使吳軍完整喪失了計謀縱深,如果魏軍揮師南下進逼石亭的話,皖城也是芨芨可危。

以是諸葛恪達到掛車以後,第一件思慮的事便是如何守往皖城,這但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

朱然敏捷地從蘄春趕到了皖城,接任了江北都督的職務。

諸葛恪本來是對這場戰役寄予厚望的,想在吳國的政壇上脫穎而出展露頭角,就必必要在這場戰役當中有所建立。

當然,打通了夾石道,隻要前提成熟,司馬懿必定會揮師南下直取皖城的。

先前孫權曾駕臨皖城親身督戰,不過戰線平推到夾石一線以後,諸葛恪力勸孫權返駕回了建業,因為這裡距火線太近了,一旦夾石防地失守,孫權在皖城情勢便危急的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