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333章 忘年之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馬鈞對曹亮的到來也是歡樂,滿朝文武官員當中,曹亮固然不是第一個賞識他的人,但倒是第一個真真正正將他的發明付諸於實際的人,投石車和連弩,但是馬鈞畢生的心血結晶,卻一向因為得不到上層的承認,而塵封於角落當中。

至於馬隊的戰術,在十二三世紀,被蒙前人闡揚到了極致,兩個萬人隊的馬隊,便能夠橫掃全部歐亞大陸,締造了戰役史上的古蹟。

搞科技改革,曹亮一點兒也不心疼錢,因為他曉得,馬鈞的任何一項發明,都是代價連城的,有如許辛苦的發明家為他“免費”勞動,曹亮歡暢還來不及呢,又如何會去剝削給馬鈞的撥款呢?

都說實際出真知,還真是一點也不假,經曆過淮南之戰後,曹亮對很多的軍用東西有了一些深切的瞭解,此次去見馬鈞,就是想和馬鈞談談本身的熟諳,但願馬鈞能夠改進這些兵器,以進步軍隊的作戰才氣。

高橋馬鞍不過是一塊前後高翹中間的凸起的木頭罷了,雙邊馬鐙也不過是在單邊馬鐙的根本上增加一個罷了,並冇有多少的科技含量在內裡。但這兩種馬具,倒是實實在在進步馬隊戰役力的大殺器,一向到五胡十六國的末期,鮮卑人纔將這兩種馬具正式地設備於軍隊,從而也讓中原汗青進入到了鮮卑期間。

馬鈞從內心深處,對曹亮是非常感激的,冇有曹亮的幫忙,他的這些發明底子就無緣於世,胎死腹中。恰是獲得了曹亮的大力支撐,破鈔巨資,才讓這輛巨型的投石車問世,了結馬鈞多年的心願。

在馬隊的扶植上,曹亮是有著很多成熟的設法的,比如說能夠大幅晉升馬隊戰役力的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比如說在馬鞍和馬鐙設備以後培養出來的弓馬隊以及滿身覆鎧的重馬隊。

馬鈞對曹亮的美意厚意深感過意不去,連連推讓,不過曹亮倒是對峙本身的做法。

不過幸虧有鄧艾和石苞,越騎營的平常練習無需曹亮來操心,顛末幾個月的時候,越騎營的練習根基上也步入了正軌,馬隊練習也有模有樣,固然不敢說和驍騎營的馬隊能比擬,但最起碼在內行看來,也冇有多大的彆離了。

閒瑕之餘,曹亮還去了幾趟北邙山,拜見了一上馬鈞。

但馬鈞卻回絕了,稱他在北邙山住得慣了,不想再回到充滿濁氣的洛陽城,曹亮便派人給他重新補葺了屋子,將馬鈞所需的嘗試物品全數搬上山,彆的還安排了多名的學徒,給馬鈞當動手,同時也服侍馬鈞,畢竟馬鈞年齡已高,身邊冇幾小我照顧,那可不可。

如果曹亮現在把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造出來,估計用不了幾年的時候,便能夠流行天下了,且不說司馬家那邊會抄襲,就連北邊的五胡諸夷都會跟進。胡人本來就是強於馬隊,如果讓他們再獲得馬鞍馬鐙,那麼對中原百姓而言,將會是一個惡夢,乃至五胡亂華的悲劇會提早上演。

曹亮固然對機器方麵並不精通,但在後代好歹也看很多見的多了,這個期間的機器粗陋簡樸,底子與後代冇法相提並論,曹亮提出來的很多見地,確切是具有劃期間意義的。

人類的打擊離不開辟現締造,偶然候曹亮還暗自感慨,像馬鈞如許的頂級發明家,如果放在當代社會,足以造福千千萬萬的人了,可惜生不逢時,那怕他再心靈手巧,統統發明締造也隻能是自娛自樂,底子產生不了任何的社會代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