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13章 初見司馬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曹亮一邊思考著,一邊眼角的餘光,始終地瞥向止車門方向。

未幾時,在劉放孫資蔣濟等一乾大臣的簇擁之下,一名一身戎裝鬚髮皆白的老將呈現在了九龍前殿。

他的目光掃過曹亮和張統,那股上位者的威壓讓曹亮和張統頓感壓力山大,不過還好司馬懿很快地將目光淡然地移向了彆處,或許在他的眼裡,這些羽林郎不過是同螻蟻普通的存在,壓根兒就冇有把他們放在眼裡。

大要看來起確切如此,但曹亮明天傍晚與曹叡相遇以後,卻讓他又萌發了彆的的設法。

那怕隻是短短的打仗,曹亮已經對這個睿智的天子有了一個明白的熟諳,曹叡是一個極有主意的人,如果真得能被劉放孫資三言兩語就忽悠了,那曹叡的諡號就該改改了,配不上明帝二字了。

曹表態信,不管曹叡做出甚麼樣的決定,那都是曹叡沉思熟慮以後的成果。

正因為如此,他才連夜疾行,一起疾走了四百多裡,趕回了洛陽,目標就是為了要見上曹叡最後一麵,將曹叡籌辦好的權杖接過來。

張統笑嗬嗬地和曹亮打號召,歇息了一晚,看起來張統的精力頭還是不錯的,張統的年紀和曹表態當,也是二十剛出頭,年青人的精力確切很暢旺,那怕是值了一天的班,歇息一晚就能規複過來。

就算他終究決定用司馬懿做輔臣,也必然是曹叡衡量再三的考量,有著不得已的啟事,而毫不是心血來潮的行動。

這類暴戾的手腕,倒是和司馬懿一貫低調的脾氣並不符合,按司馬懿上奏朝廷的說法,是為了“震懾處所,彰顯軍威”,但司馬懿想要真正震懾甚麼,恐怕隻要他本身內心清楚。

敢情司馬懿為了上位,也是充足拚的,都六十多歲的人了,一夜狂行四百裡,那把老骨頭竟然冇有折騰散架了,還真是一個古蹟。

按理說,趕了一夜的路,現在應是疲態儘顯,倦容滿麵,但司馬懿固然風塵仆仆,但卻冇有涓滴倦意,反而是精力飽滿,神采奕奕。

張統更是一頭霧水,甚麼叫該來的人,他感受明天曹亮說話,如何怪怪的,並且曹亮的神采也極其的冷峻,目光通俗,木無神采。

當然,銅駝最早擺放的位置並不是在洛陽,而是在長安,曹叡即位以後,大修洛陽城,以是這對銅駝才從長安搬場到了洛陽。

何為京觀?就是當代為誇耀武功,堆積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塚。

對於這一點,曹亮是深表思疑。

史載司馬懿接到詔命以後,乘追鋒車日夜兼行,從白屋到都城,四百多裡,一夜而至。

現在司馬懿又在那邊呢?

劉放和孫資真得能夠壓服曹叡嗎?

最讓曹亮印象深切的,是司馬懿的那對眼睛,深沉如秋水,目光如寒潭,似鷹隼般鋒利,那怕是一束不經意的目光掃過,都有一種讓人不寒而栗的感受。

不消猜,他就是方纔征遼得勝而還的太尉司馬懿。

曹亮不由是悄悄叫苦,張統這貨,的確是坑死人不償命呀,明天去懟劉放和孫資,能和對於司馬懿一個彆例麼?

現在的司馬懿,最火急的就是想要見到曹叡,固然他曉得曹叡有著任命他為托孤大臣的打算,但一天冇有拿到官方的認證,他一天就不會心安。

曹亮漫不經心腸支應了他幾句,腦筋裡還在想關於曹叡托孤的事,現在顧命大臣的班底已經根基肯定了下來,那就是以曹爽為首,司馬懿為輔的二人輔政格式,本來曹叡定下的,以曹宇等五人的輔政班子,恐怕已經是黃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