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16章 高平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那怕再刻薄的史乘,也承認曹叡是一代有作為的明君,在他在位的十三年間,魏國的國力鼎盛,國泰民安,對蜀對吳作戰,都連番取得勝利,安定了遼東公孫淵的國中之國,暗害掉了柯比能,分化了刁悍的鮮卑和匈奴,曹魏的國力是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做為二十三歲就登上皇位的年彼蒼子,曹叡是有著本身的抱負和抱負的,父祖兩輩都未曾實現的一統天下的夙願,曹叡但願在本身的手中去實現它。

曹亮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將來的統統,他不必然能掌控,但他必然會儘本身最大儘力,去竄改這統統。

曹魏的江山易主,恰是從高平陵開端,以是旁人冇有非常的時候,曹亮的表情倒是龐大而沉重的。

既然薄葬是曹魏的傳統,以是曹叡也冇把修陵寢當作一回事,固然早就肯定了陵墓的位置,但一向也遲遲未曾完工。

三十六歲,本來是年富力強風華正茂的年紀,正可大展鴻圖龍翔九天,但生命之花的黯然凋逝,讓統統都變幻成空。

曹爽和司馬懿同為主祭官,但因為司馬懿年長很多,經曆和經曆也豐富的多,以是此次天子的殯葬典禮,還是以司馬懿為主。

天子的葬禮天然分歧於臣民,規格之高,是任何人都不能對比的。

畢竟是帝王的陵寢,那怕再粗陋,也不成能象淺顯老百姓那樣挖個坑便能夠埋了,帝王的簡葬隻是意味著陪葬品少了,但其他的東西,卻也是一樣不能少的。

不然的話,本身的重生,就將變得冇有任何的意義。

曹操便是乾這事的裡手熟行,當初起家之時,為了擴大兵員彌補糧餉,還曾特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來乾這盜墓的活動。

或許曹叡感覺本身年青,另有的是時候,直到客歲病重以後,纔派人開端構築高平陵,實際上,直到曹叡下葬之時,高平陵還尚未全數峻工。

或許正因為曹叡感覺半石山是他的福地吧,因而決定將他的陵寢安排在了這兒。

曹操父子都是打漢末的亂世過來的,他們深知盜墓禍乎由厚葬,隨葬品越高貴,越會引來盜墓者的覷覦。

不過魏文帝曹丕崇尚簡葬,他的首陽陵構造就極其簡樸,依山為體,不封不樹,不與妻妾合葬,也不建陵寢園地,神道等,地表冇有任何陳跡。陵中修建毫不豪華,隨葬品以瓦為主,以防先人掘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