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此之前,我非常遺憾地聽到一個動靜,就在一個多月前,我們村裡有個留守兒童在河邊玩耍時不謹慎掉到河裡,不幸離我們而去了。而這也是留守兒童最輕易產生的不測,每年全都城稀有萬留守兒童因為溺水而產生不測,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陳波等人也都在八點前趕到了村上,在操場上搭起了簡樸的主席台,不過是用兩三張長桌拚起來的,上麵則擺了幾十張塑料凳子,號召著帶孩子來的家長坐下,不過很多家長都會先帶著孩子進屋去玩一玩遊樂設施,或者是東看看西看看,感覺非常別緻。
“你太客氣了,做這個公益項目本來就是我們的意義地點,不管是否貧苦戶的孩子,隻如果留守兒童就合適我們幫忙的前提,以是這也是我們的職責。”汪俊飛淺笑著說。
張軍已經與致公黨的羅主委聯絡過了,對於貧苦戶的留守兒童39個孩子,給他們送一個大禮包,包含一個書包、一個文具盒、幾隻筆和文具等,另有幾本圖書。彆的另有29個貧苦戶家的門生,則送的書包和圖書,冇有文具盒與文具等。
“孩子們,請大師找到凳子上本身的名字坐下來,有叔叔阿姨要給大師發言了。”張軍拿著一個大喇叭,號召著71個留守兒童門生和39個貧苦戶家的非留守兒童門生在前麵的凳子上坐下來。這些孩子最大的有上初三的,最小的有才上小學一年級的,不過大師都熟諳本身的名字,紛繁嚷嚷喧華了一陣後,都找到了本身的位置,端端方正地坐了下來。
項目組不但給他們發了紙筆,還發了一個信封,讓他們寫好信以後,裝進信封裡,並在信封寫上爸媽在內裡打工的地點和電話號碼。不過,很多孩子都記不住爸媽打工的地點,但是都記得爸媽的電話號碼,而節目組並冇有要求必然要有地點,隻要有電話便能夠聯絡到他們的家長了。
八點過,連續就有村民帶著小孩子過來了,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帶著孫子、孫女來的。龍溪村統共有村民556戶人,戶籍人丁2463人,小學以上未成年孩子182人,此中屬於貧苦戶的孩子68人,而這些人中屬於留守兒童的,即父母兩邊都不在家的隻要39人,其他孩子父母都有一方在家。
四周有很多村民抱著冇上學的小孩子圍觀,村上還冇有過如許的事情,他們也不曉得要乾甚麼,都是來看個熱烈,剛好現在方纔農忙過了,成年人都去修路等打工去了,老年人除了在家燒飯餵豬餵雞鴨,就是帶孩子,以是有空來瞧瞧熱烈。
孩子們,你們想一想吧,每年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回家來,是不是給你買好多東西,有零食有新衣服有新文具,還會帶你們去街上玩。以是,你們要明白,爸爸媽媽不管有冇有在身邊,他們都是愛你們的,而你們也要愛著他們,要戴德他們在內裡辛苦事情,換來你們今後好的餬口。
張軍則細心地在電腦上對比著幾份名單,彆離是貧苦戶留守兒童名單、非貧苦戶留守兒童名單,以及非貧苦戶門生名單。至於非貧苦戶又非留守兒童的,則冇有列入此次“小善叔叔信箱”公益項目標攙扶範圍,提及來此次公益項目標重點是那71個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