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璉勸道:“江南那些主子藉著榮國府的勢大發橫財,但是他們每年能送多少錢錢給你花?有多少人明麵是自在身,一邊不貢獻,一邊還是借我們兩府之名投機?我們何必為了他們犯諱諱?現在賢人在江南告終這些為禍主子,名義上冇有牽涉到我們府上恰是保全了我們。如果趕上想對我們兩府開刀的,死的就不是主子,而是我們了。現在丟的錢是彆人的、利是彆人的、命是彆人的,父親和二叔出頭作何來?”
廉親王徒元康看著終究讓步到他的王府來的恭親王徒元豐,兩方的幕僚擺列厥後。
徒元康和徒元豐簽訂的與其說是起事書,不如說是合約,各持一份,這是對方的把柄,對方不能半途悔怨。
這是並不是一個能等閒下決計的事,不是用飯喝水,徒元豐掌心都出汗來。若不是他已經接到動靜,他的好七哥已經抄了甄家下獄,隻怕他一回京一樣在江南落下把柄的他也冇有好果子吃,他是絕對不會向廉親王讓步的。
“五哥,你居長,還是你先留印吧。”徒元豐說。
這也是石柏教過他的宦途之道,就是不偏不倚,不能墮入奪嫡忌諱。
和廉親王比擬,原肅親王徒元義的確是後爹的兒子,正室王妃不過是原外務府副總管(後升為總管)的女兒,側室吳氏和崔氏,吳氏原是禮部侍郎的女兒,崔氏也不過是山東巡府的女兒,都是他即位後才顯榮的家屬。
徒元康和徒元豐中間的桌子上擺著一份起事書,迎上皇返朝,再由上皇下昭(實際上是他們草擬)廢掉乾元帝徒元義,因為上皇身子不便,先由廉親王監國。
……
甄家真要算來,出身實在不高,甄貴妃不過是上皇奶兄弟的長女。
賈赦卻對賈璉不滿,說:“你不要壞我等大事,好都雅著家,江南之變,我們四大師族的根都被人拔了,此事豈無能休?”
賈璉道:“老賢人那模樣如何重新臨朝?這是和尚頭上的虱子,一目瞭然了,就是謀逆,何必自欺欺人?謀逆的從龍之功要擔多大風險?賢人名正言順殺回京都來,二嬸又肯定賢人會是敗的一方?父親本就是一等將軍,不缺繁華繁華,為何提著腦袋就為了當一個不知是甚麼名份的、也不知會不會得寵的娘孃的大伯父的名份?父親儘管家中坐,不偏不倚,不管哪方贏,最後倒是穩穩的還當一等將軍,比那不知會不會兌現的娘娘大伯父的身份不知強多少。且看看外祖父當年但是能算出義忠親王會輸會贏?但見他們輸了以後是甚麼了局?”
當然,此中受損最小的能夠還是賈府,因為他們百口都是二貨,底子對本身有多少財產冇觀點,被主子借勢背黑鍋的多,獲得的實惠要小。最多者,賈府的帖子明麵上能夠打打官司罷了。
賈赦對於賈府實際上已經對那些主子落空節製心中是稀有的。正因為賈家勢弱,而王子騰卻很奪目,王家的權勢還根基在把握當中,以是在家中他的大房才被有王家支撐的二房壓一頭。因為他清楚,冇有了王子騰,賈家現在也會現本相――不過空當名頭的紙老虎。
賈赦這麼一聽,倒是有理,實在賈赦固然貪花好色,又無能地被賈母壓著,但是於外務上還比賈政老道一些。他在賈元春探親耗儘內囊後為了府中的生存和持續還能謀算安然州的銀子,可見膽小包天以外的目光和心計。這也是賈家被抄家的大罪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