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再沐皇恩_第八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但是這一回,鄒奕孝猜錯了,一向到禮部投文當天,他都冇有比及和珅的拜帖。

吳書來瞥見弘曆嘴角那一抹笑意,摸不透帝王的心機,隻好沉默而端方地站在一旁服侍。

弘曆放動手中的禦筆,展開的宣紙上寫著兩句詩:“翻悔返來增悵怏,人間誰複是知音。”

鄒奕孝並冇有伸手去接,他淡淡地抿了口茶,冷聲道:“拿去燒了。”

走出貢院的那一刻,和珅隻感覺卸下了沉重的承擔,連腳步都變得輕巧起來。即使名落孫山,他也不悔本日的決定。

與此同時,紫禁城三希堂內,弘曆一樣一臉駭怪:“你說和珅中體味元?”

和珅手中的筆愣住了,他是曉得這道策問的標準答案的。商事,自秦國商鞅變法以來,就一向排在最末,無數富商大賈不管家道多麼殷實,擠破了頭都想捐個官兒做,讓本身的家屬與第一等的“士”沾上邊。

弘曆唇邊勾起一抹輕笑:“冇想到,他竟合了劉綸的意。也罷,如果他會試的文章能夠打動鄒奕孝,朕就授他個同進士出身又何妨。”

兩方爭論不下,最後商討當場開封驗名,世人都目光灼灼地盯著卷子上的名諱。“哎呀,是和珅!”鄒奕孝身邊的一名官員俄然驚撥出聲:“此人是本年順天府鄉試的解元!”

和珅思考很久,腦海中天人交兵:一時想著,不能將本身的出息斷送在一紙策論上,一時又冇法違背本身的明智與知己,寫下滿篇昧心話。

可和珅在當代教誨的浸禮下,打心眼兒裡不認同這類士農工商的排位。他深知,恰是因為重農抑商,清朝纔會從乾隆以後逐步走向式微。一味恪守著農為本,商為末,終究的成果隻會自取滅亡。

鄒奕孝感覺這個身份有些耳熟,細想之下反應過來,就是阿誰重新到尾都冇往他府上投拜帖的解元。鄒奕孝禁不住心生敬佩。

和珅被他油鹽不進的態度激憤了,按鄒奕孝的資格,本來有很多升遷的機遇,卻因為和珅從中作梗,使得他在國子監祭酒的位子上一呆就是七年。同僚都笑話他不識時務,鄒奕孝本人卻安之若素。

如和珅所料,他的答卷在閱卷官之間掀起了軒然大波。幾千份策論中,冇有第二個舉子膽敢寫出諸政劃一的話。有些恪守禮法的官員,乃至幾乎氣得掀了桌子。鄒奕孝卻盯著和珅的策論出了神,他雖清正,卻不剛強。和珅的話,咋一看驚世駭俗,細心揣摩卻挑不出錯處。

和珅展開報帖,見正中寫著“捷報”二字,底下另有一行:鈕祜祿·和珅高中順天府鄉試頭名解元,京報連登黃甲。”

正說著,背麵又傳來了馬蹄聲,接連著幾撥報喜的,敲鑼打鼓地把四下的鄰居都引到了府門前,真真是鮮花招錦之盛。

鄒奕孝瞧著幾位翰林的神采,計上心來,挑眉笑道:“這和珅但是劉大人親身挑的,各位不買鄒某的帳,總得給劉大人幾分薄麵吧。”

老管家將一疊子拜帖遞給鄒奕孝:“本日統共八十六份。”

管家應了,剛欲回身,俄然想起了甚麼,迷惑道:“本年順天府的解元,倒是冇有投帖。”

上一世,十公主大婚,他曾駕臨和珅的府邸,偶爾瞧見了書房裡裱著的這句詩,方纔明白科舉落第對和珅的打擊是龐大的。弘曆也曾考過和珅的文明功底,雖說比不過學富五車的紀曉嵐,但也是熟讀四書五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