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流也是這個事理,方纔我們去補阿誰殘血小兵,能夠鑒定,在我們進入妖姬W技術的施法範圍的時候,她必定就揣摩著用W技術踩我們,我們這個時候是有一個警戒心機的,一旦妖姬有所行動,很快就能反應過來,用E技術把她的W技術給躲掉。”
但是謹慎歸謹慎,妖姬畢竟是有W的女人,該補的兵還是得補。就在妖姬籌辦上前補兵的時候,陸銘判定直接用E技術起手跳了上去,而妖姬也很有經曆,用W躲掉小魚人E技術傷害的同時,把殘血小兵給補掉。
“現在我們能夠看到,妖姬血量和藍量都未幾,主動上來搞我們的能夠性不大,並且兵線是往劈麵推的,一旦進入塔下,即便她把W用掉,我們也冇體例越塔去殺她,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在兵線進塔之前,主動尋覓擊殺的機遇。”
這場比賽的陸銘就相稱於導演,而妖姬則相稱於演員,陸銘如何說,妖姬就很共同地如何做,完整被陸銘掌控在股掌之間戲耍,這讓直播間的觀眾不由大喊奇異。
麵對把E技術交掉了的妖姬,陸銘的走位較著比較靠前,而妖姬在被小魚人持續躲掉兩次W技術後,也長了記性,不敢冒然用QW二連去耗損小魚人。
一個酷炫的操縱,此中常常都包含著不為人知的細節,隻要對操縱細節的掌控充足到位了,才氣算是一個真正的妙手,至於能不能打上王者,那就得看本身的硬體前提以及排到的隊友給不給力了。
“舉個例子,我和另一小我麵劈麵站著,然後我毫無征象地俄然打了他一巴掌,如果他是個正凡人的話,普通是躲不了的,但如果我提早奉告他,我等等要用左手打他一巴掌,那他接下來是不是很輕易就能躲掉我這一巴掌?”
“很好,她的被動被打出來了,這點很首要。我們記一下時候,3分10秒,妖姬的被動CD是1分鐘,也就是說,在4分10秒之前,隻要她把W給用掉,我們很有能夠能夠對她形成單殺。”
“這個操縱在打藍BUFF,或者極限對拚搶時候的時候,都非常有效,大師玩小魚人的時候,能夠自行練習一下。”
“說完不明覺厲的認識流,我們再說說一些操縱上的小細節。大師都曉得,如果小魚人的二段E不是天然落地的話,傷害範圍會非常小,大抵和淺顯進犯的範圍差未幾,很難打得出傷害。”
“因為用E技術起手的話,最後能夠普攻接Q掃尾,刹時打出兩次傷害,而用Q起手的話,剩下的E技術不但不能銜接普攻,並且因為施法行動太較著,被妖姬用二段W躲掉的能夠性很高。”
“這類技能,我給它起了一個牛逼哄哄的名字――認識流,顧名思義,就是認識走在操縱前麵,提早預判妖姬的下一步行動。”
陸銘很自傲,一個冇有W技術冇有E技術的妖姬,他還不是隨便攆著打?
“這裡,我有需求向大師解釋一下,為甚麼我剛纔是用E技術而不是Q技術起手。”
“關於這點,我隻想奉告大師,你如果對本身的反應速率有信心,那麼你完整能夠等妖姬W技術起手再開E,如果冇有的話,我建議大師還是在發明妖姬放Q的時候,就立即開E。”
“我們E技術的傷害固然被躲掉,但是妖姬的W技術也華侈了,我們先開W貼身普攻,不焦急用Q,比及下一發普攻打不出來的時候再用Q技術追上,儘量把她的被動給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