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府_第七十一章 分化(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陽裕陽士則出身無終陽家,年青的時候遭受永嘉之亂,仕於幽州刺史王浚。因為王浚此人圖謀不軌,持身以正的陽裕便逐步遭到了疏離。

慕容皝饒有興趣道:“寡人願聽楚季高見。”

皇甫真站起家來,對著慕容皝施了一禮:“石季龍雖經曆此敗,氣力亦超出大燕太多。臣覺得,一方麵修建龍城,一方麵靖平海內。在此根本上,北滅扶餘國,東擊高句麗,西與拓拔部締盟,擊滅宇文。三麵既安,方可南下爭雄。不然,以高句麗之無信,必為我掣肘。”

統統叛變的大族當中,崔燾不過是此中的一個代表罷了。他們在情勢上固然從命於慕容氏,但是內心向來不以為本身是慕容氏的臣子。隻是因為中原大亂,長久客居於此罷了。

慕容皝陡峭的目光一一掃過群臣,慵懶的視野裡埋冇著鋒利的刀芒,所到之處,世人紛繁低下了頭,他們從這位遼東霸主的目光中看到了殺機。

慕容氏雖為霸主,畢竟出身鮮卑外族。他們即便挑選儘忠,在內心深處亦是遠遠看不起這個所謂的遼東公。因為他們的出身,遠比慕容氏更加崇高。

保境安民,本來便是一方牧守的職責。如許忠貞的品格,恰是君王所看重的。

除了出身顯赫,姻親亦是光輝。崔毖之姐嫁給了幽州刺史王浚,二人分據平州與幽州。而王浚,恰是出自太原王氏,西晉建國功臣、博陵公王沈之子。

世人聞言看去,倒是皇甫氏家主皇甫真,當前為冗騎常侍,不久前跟從慕容恪攻麻秋於三藏口。皇甫家屬在遼東本是四大師族之一,封家出了東夷校尉封抽叛變之事,皇甫家模糊當中已與無終陽氏並駕齊驅,崛起於諸多家屬當中。

“陽司隸言之有理,不愧是社稷之臣!”此時一人走出眾列,對著慕容皝道:“討逆平叛當然是當下所需,若想爭霸中原,以我大燕的氣力,卻還遠遠不敷。石季龍占有中原十州繁華之地,豈是戔戔平州瘠薄之地可比?”

“遷都龍城當然是事關社稷,然當務之急倒是如何從當前窘境中走出來。石季龍經曆棘城之敗,又在三藏口喪失三萬精兵,動靜如果傳到江左,寡人覺得庾元規定不會坐視不睬。石季龍乃一代梟雄,豈能想不到這一點?”[注①]

更何況,慕容氏為了節製他們,成心在晉人大族之間停止分化。以冀州流民為主的的冀陽郡,郡守倒是出身西河宋氏的宋燭。以豫州流報酬主的成周郡,倒是以出身冀州清河的崔燾為成周內史。青州流民構成的營丘郡,成周內史乃是遼東大族鮮於屈;唐國郡以幷州流報酬主,唐國內史則是出身幽州的陽協——現在在陽鶩的舉薦之下,陽裕成為了新的唐國內史。

崔琰此人,清忠高亮,雅識經遠,連魏武帝曹操也自慚形穢。當初匈奴調派使者前去朝賀,為了威服遠域,魏武帝便讓他替代本身訪問匈奴使者,而本身則挾刀侍立一旁,這便是“床頭捉刀人”典故的由來。

若非石趙中軍大營產生的****,隻怕現在的大棘城內早已經血流成河。這般環境,不管是誰掌控遼東,都不會容忍再來第二次!

龍湖注:庾元規,即庾家家主庾亮,此時為東晉天子司馬衍之舅,都督江、荊、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兼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進號征西將軍,鎮守武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