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251章 大觀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本來這三百兩是店主給他的安家費,他能夠不再做買賣,拿錢回家歇息,但是他總感覺對不起店主,要想體例給店主把錢賺返來。

這幅名畫,孫虞臣賣給誰了?李葆恂寫道:“按此軸,後聞為有力者,以百八十金購去矣。”有力者是誰呢?作者遍訪古玩書畫老裡手,他們說,這是光緒十五年的事,說不清了。

故而乾隆天子在《袁安臥雪圖》上禦題詩句中有“立朝侃侃多忠告,皆自大雪素養成”之句,讚美袁安不畏權貴之風致。藉以保護皇權,製止外戚跋扈,此乃乾隆天子弘曆收藏這幅名畫之真意。當然這幅名畫的藝術境地與成績也相稱高,實屬國寶文物,但去處不明矣!

趙佶寫唐李昇袁安臥雪圖,則令人費解。因為李昇不是唐朝人,袁安也不是唐朝人。李昇,小字錦奴,善畫人物,寫蜀中山川尤妙,他是成都人。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人名大辭典》中,說明李昇是前蜀期間人,前蜀是五代時的十國之一。

舊書畫,經裝裱再賣;買紫檀、紅木雕花木器,經整修打臘出售;買殘破古銅、古瓷,找人補綴好了經銷。總之,買些舊貨顛末加工補綴再去賣。

“按此圖,江村銷夏錄已著錄,所謂以焦墨作山石皴法,蒼茫非人力可到,人物樹木,略設淡色,活潑非常,隆暑張之,凜然有寒意,傳寶於世,兒及千年,而絹素完潔,尤其所難,真希世之珍如此;信為確論。山用斧劈法,石室中一人擁絮臥,門外侍立一童,樹隙一髯奴牽馬立,當是太守使者,人馬均淩兢有寒態,奇筆也。絹色已昏,而閃閃有光,古董家所謂包漿亮也。江村著錄在康熙中,後入內府,編入石渠寶笈;嘉慶中,又入重編,不知何時複出於世。

袁安,東漢汝陽人,字郡公。章帝時為豫南尹,在職十年,政尚慈悲,官至司徒。袁安未達時,洛陽大雪,人多出乞食,袁安獨僵臥不起。洛陽令見而賢之,舉為孝廉。和帝即位(公元89年),竇太後臨朝稱製,外戚竇憲兄弟擅權,袁安不避權貴,多次彈劾外戚跋扈,為時人所稱道。

文索說我家在東四牌坊開的大吉利古玩店,在城裡開的二十四產業鋪,家家都被搶光了。你也冇甚麼對不起我的,誰讓我們趕上這年代!我再給你三百兩安家去吧!”

趙佩齋分開茹古齋,清廷外務府總管文索出資九千兩銀子,讓他在琉璃廠開設大觀齋。籌辦一年,於光緒二十五年開張。開張不到十個月,八國聯軍打入北都城,琉璃廠被德國兵占了,儘情掠取,老百姓都讓鬼子兵給嚇跑了,趙佩齋也不敢在城裡呆,撇棄大觀齋,本身夾個包往永定門方向走去,走到城門臉兒走不動了,雇輛獨輪車,請人推回故鄉大興縣的鄉間去遁藏起來了。

宋徽宗趙佶用瘦金體字謄寫的《唐李昇袁安臥雪圖》這幅名畫,是前蜀畫家李昇用“東漢章帝時,洛陽大雪,人多外出乞食,袁安獨僵臥不起,太守賢而舉之”的故事為題材,創作出袁安臥雪圖這幅名畫的。

大觀齋從買賣舊貨、經加工補綴、跑曉市起家,運營文物的品類較為龐雜,零七八碎較多,像樣的貴重文物較少,淨是些普通的書畫手卷、古玉件頭、古銅、古瓷、雕漆琺琅、端硯古墨石章、宣德爐、緙絲,以及禮貨小玩藝等。運營體例以“等主候客”為主,“串宅門走大戶”、籌措賣主為輔。做海內主顧的買賣多,做本國人的買賣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