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祖師法語》
色空無礙獲大安閒於萬法中不生二解
念念絕待念念圓融圓顯本空頓契靈源
第二式:任何題目都會有最合適的處理體例;第三式:天佑自助者,信賴本身,信賴永久;第四式:上善若水,柔韌勝剛烈;第五式:翻開感知的大門,伸開內心的眼睛;
諸法劃一本自如爾萬法一相一相無相
“不也,世尊!”
念念無相念念有為直下偶然正智朗然
人生活著誠信恩威為人誠心處世信義
了無所得假為便利統統時中獲無所得
《百丈偈》
能所劃一常住一相心即萬法萬法即心
是故法法皆是菩提對境隨緣皆是道場
根賦性離性本擺脫諸法實相真如一體
(因觀照法性空而住於如如正知見中知統統法本無統統知統統法皆無明所變見統統法本不生見統統法性劃一見自心清淨見本自空寂空寂體中具大光亮妙用無儘蓋清淨涅槃中法爾具足諸佛知見也)本無自性當體即寂性等虛空體同法界
回觀人間儼如昨夢存亡大夢隨倒想生
《坐禪偈》
遍照法界即諸法性以攝心故心則在定
風土情麵博聞廣知文章藝術用心以一
同一法性本自涅槃悉皆究竟皆不成得
相依相成即假即空如幻如化無性無生
03.精進以持戒為第一;04.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妙行無住分第四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法會起因分第一
圓圓明顯充滿法界圓融無邊脫體虛凝
我謹提示你們,存亡相稱首要,光陰飛速流逝,機遇易被落空,你們皆要醒來,不要華侈生命。
究竟涅槃得大安樂了達萬法緣生性空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故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成考慮。”
如理實見分第五
第一式:畢生不起貪念,畢生不蓄私財;第二式:對不成製止之事,鎮靜地接管;第三式:心不被愛情所奪,愛到極致是忘情;第四式:不發牢騷,不準抱怨,隨緣是福;第五式:待人如禮佛,辦事如敬佛;
無明所變根塵無體識性元空不異之性
以思無思之妙,返思靈焰之無窮。思儘還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超出三空迥脫根塵三關洞徹五陰皆破
萬法一如畢竟劃一沉寂一味畢竟無體
此一念心如同虛空劃一不動覺性遍滿
第一式:為彆人著想,就是為本身著想;
安閒無礙體用如如絕待圓融不成思議
無聞之聞聞通統統心性離見聰明光亮
妄窮真露寂滅現前闃爾無寄妙性天然
是即一乘寂滅園地是名行者得無生忍
清越汝當知,既已知小我實屬纖細,與六合日月星鬥不成同日而語,便應不時勿忘常存感激與恭敬之心。做事之時當應斷諸嬉笑,用心致誌。與人扳談或聽講陳述,切不用心馳物外,務必應一心聽受,莫負善緣。
境智俱寂一道清淨自心本來乾清乾淨
親證藏性親見本來法身閃現十方廓然
表情不異無二無彆真境無相真智無知
此即般若理事無礙真俗圓融中道之行
二隨緣行者,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名譽等事,那是我疇昔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儘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三無所求行者,世人長迷,到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放心有為,行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暗中,常相隨逐。三界久居,如同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救舍諸有,息想無求。經雲: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名無所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