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遼金風雲人物大觀_韓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韓琦以武康軍節度使徙知幷州(今山西太原)。當時在河東路擔負走馬接受的寺人廖浩然,為人貪恣,仗勢犯警。韓琦上奏,請朝廷將其召回,如不調走,必依法嚴懲。仁宗隻好令廖回京,並行之以鞭刑。幷州所轄地區與契丹交界,鄰邊的天池廟(今山西寧武西南)、陽武寨(今山西原平西北陽武村)等地,被契丹冒占,韓琦派人與契丹頭領據理談判,收回了這些處所,並立石為界。宋初大將潘美鎮守河東時,為了製止契丹南下劫奪,號令沿邊百姓遷徙本地,導致邊塞大片耕地荒廢不耕。慶曆四年歐陽修奉使河東時,就曾建議消弭代州(今山西代縣)、寧化軍(今山西寧武西南寧化堡)、岢嵐軍(今山西岢嵐)、火山軍(今山西河曲南)沿邊之地禁耕令,以減產糧食,供應邊防軍需,卻為軍帥明鎬所阻。十餘年後,韓琦於至和二年(1055年)春再次建議,才得以實施,開墾地步9600頃。至和二年仲春,韓琦以疾自請改知相州。在故鄉,製作晝錦堂於州署後園。嘉祐元年(1056年)七月,韓琦被派遣為三司使。八月,拜樞密使。三年六月,韓琦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六年閏八月,遷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