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誌願者_第九章 君臣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呂陶這篇長篇大論,有理有據,擺究竟說事理,從法理上封死了繼述的合法性,接下來翰林學士範祖禹又道:“陛下方統轄庶政,延見群臣,此乃國度興替之本,社稷安危之基,天下治亂之端,生民休慼之始,君子小人進退消長之際,天命民氣去就聚散之時也。先太皇太後,性嚴明不成衝犯,故能斥逐奸邪,裁抑幸運。雖德澤深厚,結於百姓,而小人痛恨,亦不為少,必將有以改先帝之政、逐先帝之臣為太皇太後過者,此誹謗之言,不成不察也。”

劉過以禮向趙煦行完了禮,這才問道:“不知官家為何事煩憂?”

劉過安然道:“若不讓他們宣泄一下,朝中的大臣是不肯就這麼善罷甘休的,隻是他們說他們的,官家籌算如何辦,還是要有本身的主意。”

劉過冇想到這才幾天時候,事情就已經發酵到了這一步,看舊黨這架式,明顯已經感遭到了危急,以是蜀、洛、朔三黨竟然臨時放下了成見,結合起來給趙煦施壓,要把這股“歪風”掐死在抽芽當中。

趙煦道:“還不是朝中的那幫大臣,鄧溫伯以後,又有戶部尚書李清臣向朕進言,讓朕規複熙寧新法,還向朕保舉章惇、安燾、呂惠卿等人奪目精乾,應當重用,隻是事情泄漏,讓朝中其他大臣曉得,以是他們結合起來向朕施壓,讓朕承諾撤銷繼述的設法,還讓朕嚴懲向朕進言繼述之人。”

劉過在一旁目睹了這場朝臣和天子趙煦的比武,表白上看起來是群臣勝了,實在是他們輸了,他們這類咄咄逼人、氣勢放肆的做法,是完整把天子逼到了他們的對峙麵,如果天子冇有其他的挑選也就罷了,遺憾的是:天子另有挑選——那就是現在還被舊黨壓的抬不開端,看起來已經奄奄一息的新黨。

劉過一聽是鄧溫伯建議趙煦繼述,規複熙寧新法的事情敗露了,心中瞭然,假裝若無其事的模樣道:“這個……應當冇有這麼嚴峻吧?”

接下來的幾天,劉過都在家裡陪著文婉,直到文婉身材垂垂病癒,能下床走動了,劉過這才換上官服,去宮裡向趙煦報到。

“初,太皇太後同聽政,中外臣民上書者以萬計,皆言政令不便。太皇太後因天下民氣變而更化,既改其法,則作法之人有罪當逐,陛下與太皇太後亦順眾言而逐之。其所逐者,皆上負先帝,下負萬民,天下之所仇疾而共欲去之者也,豈有仇恨於其間哉!惟陛下辨析是非,斥遠佞人。有以奸言惑聽者,明正其罪,付之典刑,痛懲一人以警群慝,則帖然無事矣。此輩既誤先帝,又欲誤陛下,天下之事,豈堪小人再粉碎邪!”

在群臣的步步緊逼下,趙煦連話都插不上,毫無抵擋之力,連劉過在一旁都看的大搖其頭,感覺有這麼一幫大臣,趙煦這個天子當的實在是窩囊透頂,難怪他要對舊黨這麼討厭了。

前段時候趙煦籌算將他奪職,換上本身信賴的劉過擔負中書舍人,呂陶心中天然不滿,以是不但第一個向趙煦發難,一提及來還口若懸河,冇完冇了,他緩了口氣,接著頓挫頓挫地背出早就在內心打好的腹稿:“昔元祐初,臣任台諫官,嘗因奏事簾前,恭聞德音宣諭雲:‘朝廷政事,於民有害,即當變動。彆的不繫短長,亦不須改。每改一事,必說與大臣,恐外人不知。’臣思此語,則太皇太後凡有變動,固非出於私意,蓋不得已而後改也。至如章惇悖慢無禮,呂惠卿奸回害物,蔡確誹謗不敬,李定不持丁憂,張誠一盜父墓中物,宋用臣掊斂過當,李憲、王中正邀功肇事,皆是積惡已久,罪不容誅。則太皇太後所改之事,皆是生民之便,所逐之臣,儘是天下之惡,豈可覺得非乎!臣又聞明肅皇太後稱製之日,多以私恩遍及親黨,聽斷碎務,或致過差。及至仁宗親政,有希合上意,言其闕失者;仁宗降詔,應明肅垂簾時勢,更不得輒有上言。聖德泛博,度越古今,陛下所宜法而行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