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_第302章 賞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順勢下了台階。

這時就岔開話題,來了一句,“馬邑通守李定安,曾與竇三郎訂交,竇三郎回晉陽對其人獎飾不已,此人我也見了,辭吐不俗以外,對馬邑太守王仁恭也很推許……”

過後李破想了想,也覺著有點好笑。

當然,長孫也不覺得意,更不會去用心挑刺拆穿,如許有著投奔之心的邊塞豪傑,唐公怎會吝於封賞?

歸正,和那些從龍功臣比擬,此時的李破既非李淵親信,也非大閥後輩,更是遠在雲內,禮服從夠說是為太原留守府中眾將之首,李淵身邊的人,冇一個能比得上他,可犒賞卻跟那些人冇法比擬。

為甚麼有那麼多民氣甘甘心的為李氏所差遣?因為建國之功向來是千載難逢的大功績,一樣是有誌男兒發揮才調手腕的大好機會。

想到這些,劉文靜不免在心內裡暗自謾罵,這些該死的鄉黨,成事不敷敗露不足,更加該死的是處所守臣互為援手,高低勾連,天下大亂,皆為此輩而至……

老友王仁恭給他送來的手劄,看的他也是潸然淚下,這位老友和他普通,都是一心為國,臨到老來,卻幾乎喪身於宵小之手,留下一地罵名。

當然,如許一來,他的那點僑情也就冇了按照。

這話聽著冇頭冇尾,可劉文靜稍一揣摩,就品出了滋味兒。

這一步邁的可就有點大了,要曉得,當初他嶽父李靖為官多年,兢兢業業了半輩子,也纔是升任馬邑郡丞之職。

可此人也有弊端,還挺大,就是太高傲了一些,本已經被人壓服,卻還在那口口聲聲的道著,為唐公效力,不分前後,隻論緩急,現在突厥犯境,危及唐公基業,我豈能坐視不睬,反去跟彆人爭功?

本來吧,晉陽令劉文靜統兵助雁門太守陳孝意守城,一向在盯著突厥人。

實際上,大業十三年後半段,李破升遷之速,隻能用令人瞠目結舌來描述,馬邑太守,不過是一個開端罷了。

而四月間,李破還不曉得他很快就會被餡餅砸暈的光輝將來,此時,他帶領一千馬隊,應馬邑太守王仁恭之邀,重新來到了馬邑郡城。

前雁門太守王確,雁門郡丞楊長仁兩個,勾搭在一起,想趁突厥南下之機背叛投奔突厥,也是陳孝意率先發覺,並請劉文靜一道斬之。

當然了,李破這個右司馬明顯是李淵拋出來的餡餅,想讓他在馬邑誠懇一些,人家隻要入了長安,轉頭撤了大將軍府,也就冇甚麼右司馬了。

冇體例,李氏起兵晉陽,南下欲取長安,打著甚麼名號都不首要,這和謀反絕對冇甚麼辨彆。

並且吧,馬邑郡有太守,有郡丞,恰好唐公此次就讓他給恒安鎮軍的這位馬邑通守傳信,可見,此人在唐公心目中實在有些分量。

很快,大業十三年六月間,就又有封賞到來馬邑,晉李破為馬邑太守,兼領馬邑通守之職。

至於突厥雄師撤兵的前前後後,他並不堅信,和其彆人一樣,都覺著李破言過實在,誇大了本身的功績。

此時你若進兵馬邑,占了雁門,馬邑兩郡,你讓這兩人如何想?又如何跟他們相處?

好嘛,他這一下就成馬邑郡太守了,能夠說,馬邑軍政大權,都握在了他一小我手中,如許的升官速率,也就是戰役年代,不然的話,給他再加兩條腿,他也跑不了這麼快纔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