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尖上的寶藏_第61章 論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嚴老拿起西施壺,悄悄幫聞一鳴和淩天成滿上,潔白如玉的茶碗裡,湯色嫩綠敞亮,清雅之極。

三人哈哈大笑,嚴老拿起第二把壺,翻開壺蓋,放入茶葉,開打趣道:“既然如此,你再來猜猜這壺是甚麼茶?”

“邵財主的掇隻壺!”

聞一鳴謹慎翼翼捧起壺,所謂掇隻是紫沙壺外型中特有壺型,外型像是把很多球狀和半球狀堆積到一起,因為掇在漢語裡有連綴堆疊的意義。

喝一口,不由得感慨道:“甘鮮醇和!”

聞一鳴深吸口氣,笑道:“並且是獅峰牌百大哥字號,手工炒製,整齊如梭,色如糙米,葉底嫩綠,勻齊如朵,香氣文雅狷介,青草味中帶有陣陣蘭花豆香,上品!”

“若要達到較高的藝術表示力,最好須利用特級紫茄泥!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佈局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佈局,氛圍對流順暢。日久利用,漸露鋒芒,養成竄改甚大為養壺之最好東西。”

這句話老爺子說的至心實意,短短半小時,從炭水火,到紫砂茶壺,聞一鳴如數家珍,一目瞭然,讓這位茶道大師也心生佩服,引為知己!

他的壺力追前人,有過之無不及也。其魚化龍壺,伸縮吐注,靈妙天然。作品在清朝時已被嗜茶者及保藏家視為珍寶,有“一壺令媛,幾不成得”之說。可見當時他的壺藝名譽之高。現有魚化龍壺,龍頭一捆竹壺藏於金陵博物館。

“這莫非就是外界號稱過億的紫沙壺?”

“庭山牌!”聞一鳴笑道:“碧螺牌微苦,吳郡薄香,隻要庭山濃烈芳香,果香悠長。”

淩天成不滿道:“普通品茶都是先放茶,再添水。隻要一種茶相反,洞庭碧螺春,先放水,後加茶,此乃上投之法!”

他端起茶,輕聲道:“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請!”

“有進步!”嚴老對勁點頭道:“不錯,就是碧螺春,那你再說是分前還是雨前?”

“但也該龍井交運,遇見乾隆下江南,在龍井村四周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中歇腳,和尚端來一碗龍井茶,乾隆旅途勞累本已渴茶,加上廟裡環境文雅,品飲結果天然很佳。”

“第四把應當是陳鳴遠的茄段壺,外型靈感來自枝頭成熟的茄子,以茄蒂為壺紐,活潑風趣,氣度飽滿,將張力措置在欲破不破之間。流和壺把的照應天然順暢,靜動如一。壺麵充分表示出紫砂的各種優勝屬性,光彩暗淡沉樸,如紫水晶通俗,如古玉溫潤。”

嚴老微微一笑,點頭道:“四銀瓶鎖碧玉英,穀雨旗槍最馳名。嫩綠忍將茗碗試,暗香先向齒牙生。”

此次還冇等聞一鳴說話,淩天成搶先道:“入坐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欺負我冇有文明?”

“細一揣摩,茶名龍井,山名獅峰,廟前茶樹有18棵,皆是吉兆,因而龍心大悅,當即金口吐玉言,封廟前18棵茶樹為“禦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