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錦繡1_第189章 看清局勢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江南官員也不是全傻的,自知大禍臨頭,他們隻能一邊拖著主事的端王,一邊給都城遞來橄欖枝的武王和魏王答覆,試圖尋求一線朝氣。見端王公然被他們拖著,世人另有些沾沾自喜。目睹幾天疇昔八百裡加急的信函應當已經送往都城,他們稍稍放心。

大敗倭寇後,緊隨而來的便是整治江南宦海。

度過最後幾天的生澀後,他很快駕輕就熟。本人親身上陣,拉出叔王謹王在前麵對付總督之類的幾條大魚,然後讓不起眼的平王暗中覈算賬目。平王固然生有啞疾,但彆的處所卻優於凡人,特彆精通法術。來之前在戶部熬煉了幾個月,這會他措置起江南賬冊來更是熟稔。其純熟程度,讓一向經商極其善於清算賬目標衛嫤都目瞪口呆。

端王是真的查出來了!他們經心抹平的那些賬麵,全都被他查個底朝天。

有平王在,冇幾天就查對出賬目蹊蹺。

聖旨托付時,看到他一臉坦誠的接疇昔,冇有魏王那種決計裝出來的謹慎翼翼,也冇有武王慣常粉飾不住的竊喜,長久的絕望過後,慶隆帝心中升起一股賞識。

想到他懶的體例,慶隆帝愁得不可。普通人懶那都是真懶,就如平王那般醉心於吃喝玩樂,恨不得窩在府裡不轉動的懶。但厚熙的懶不一樣,仗著腦筋聰明他很輕易能措置好本身分內之事,這些事做完後不管空下多少工夫,他都不會舉手之勞管下彆的事。

派他們去江南,就相稱於把一塊肥肉放到餓狼嘴邊。他們不會經心極力查處貪腐,隻會趁機藉此打壓異己、收攏權勢。

兩年前麵對西北貪腐時,慶隆帝是做了好多的心機扶植,用為帝近四十年熬煉出來的果斷才下定決計,揭開著斑斕江山的表象開端腐臭發臭的本質,忍住疼痛挑破一個個飯桶。萬事開首難,經曆了最後的痛苦和兩年的磨礪後,現在麵對貪腐他已經能安閒淡定。

江南不但風景好,美食也特彆多。撐一杆長篙在烏篷船上,邊賞識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邊飲用兩杯杏花酒,實在是人生一大享用。

這類懶讓人挑不出丁點刺,並且不該管的不管也讓人舒暢又放心。如果隻是做端王,這類性子能包管他平生繁華繁華、壽終正寢,但換整天子如許就不可了!

話雖這麼說,可誰捨得萬貫家財和大好出息。再者他們為官多年、早已風俗了受人尊敬,要對著端王那麼個毛都冇長齊的孩子坦誠,一時半會他們還真拉不下老臉。

開科取士,布衣百姓都曉得科舉是乾嗎的。可現在朝廷明顯不缺官員,此時現在開科舉的意義又在哪?

“阿衡,端王殿下此來江南實在辛苦,你我要儘力襄佐他纔是。”

而在端王繁忙之事,養胎的衛嫤也冇閒著。通過與西北和都城保持聯絡,她一向在察看著朝野局勢。

江南這麼較著的鍍金之旅,慶隆帝為甚麼會派端王過來,莫非貳心中屬意的人並非武王和魏王?這類猜想盤桓在心頭,直到端王亮出那一箱子聖旨後,她終究下定決計。

最早扛不住的是最底下的官員,他們這些微官末吏,常日即便想貪汙也冇多少門道。偶爾跟著上峰摻雜些事,肉都被上麵拿去,他們頂多也就喝點肉湯。如果現在不招,保不齊等最後被上峰推出來當替罪羊。

放棄這些龐大的動機後,貳心中設法更加清楚。最合適皇位的不是魏王,更不是武王,而是他一向以來最寵嬖、寵得他各種偷懶乃至為個菜譜在都城鬨笑話的兒子——端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