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如來不負卿(新版)_第325章 一沙一世界(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我感喟地含笑。恰是因為愛上羅什,以是我纔對佛法有了更深的瞭解。這與我而言,何嘗不是同個事理?

我趕緊問:“如何,情願接管她了?”

他定睛在我臉上,微微感喟:“說得真好,我這段時候的利誘也被你解開了,難怪我捨不得放開你。跟白皚皚談些粗淺的東西能夠,想要有思惟深度就難了。”

“好吧,我承認我被你壓服了。”他想了想,又皺起了濃眉,“但是,學佛不會讓人變得悲觀麼?四大皆空,甚麼都是空的,那還鬥爭個甚麼勁兒啊。以是你父母見你每天看佛經,都怕你想不開了。”

我點頭:“這都是世人的曲解。‘空’不即是‘無’。佛法裡的空,指的是統統無常,都在竄改當中。人間統統都要經曆成、住、壞、空,彆說纖細的人類,連宇宙都逃不脫生老病死。以是,‘無常’無處不在,不必固執。但‘空’不是甚麼都冇了,甚麼都不要珍惜了。比如我,我最珍惜的就是與父母,與兒子,與你們的緣分。但我不會是以種下執念,乃至產生貪嗔癡的惡念。你不必擔憂,我比大多數人都活得主動呢。”

他看了看我們相握的手,臉上不再是難過的神情。換上光輝的笑容,用力高低搖擺著我們的手:“一輩子!”

我讚成地點頭:“問得好!佛陀在《雜阿含經》裡就說瞭然這個辨彆,他以箭為比方,二者辨彆在於——‘不受第二支箭’。”

“你覺得開悟就是成仙啊?”我感覺好笑,為他續上茶水,“就算開悟了,你也還是你,還得吃喝拉撒,你的精神還是會有生有滅,不成能變成神仙。隻是你看到了真正的內涵的本身,你所經曆的統統,非論歡樂還是哀痛,非論盤曲還是失利,都是悟見賦性的過程。”

他皺眉道:“甚麼意義?”

他點了點頭,戲謔地看向我:“你這算是開悟了麼?那今後不得了啊,會不會有三頭六臂的神通?”

他起家告彆,我叮嚀:“明天是黃小美的婚禮,彆早退了。”

我長噓一聲,想起本身前段時候的彷徨利誘。每天身在痛苦中,不恰是在忍耐著“第二支箭”麼?如果不是讀經竄改本身的思惟,真不知何時能從那煎熬的狀況中走出來。

他挑眉向我看來,我淺笑著邊品茶邊說:“《維摩詰所說經》中說:‘佛能納須彌於芥子,於芥子中現大千天下。’《涅槃經》上說:‘佛菩薩能以三千大千天下入於芥子,此中眾生亦無迫窄及來往想,如本無異。’須彌是極大,芥子是極小。《華嚴經》裡也說到:‘小天下便是大天下,大天下便是小天下;廣天下便是狹天下,狹天下便是廣天下。一天下便是不成說天下,不成說天下便是一天下;不成說天下入一天下,一天下入不成說天下。’佛陀清清楚楚地奉告我們,天下無窮,宇宙無窮。”

“以是,佛陀以為,學佛之人與普通人的分歧就在於:不管遇見甚麼悲歡聚散喜怒哀樂,都能平心靜氣,天然地去感受。所謂‘樂受不放逸,苦觸不增憂’。不特彆沉迷固執,也就不會受製於喜怒哀樂,便能從束縛中超脫出來。”

“很多人覺得佛陀是在說大話,動不動就說這是不成思議、不成說。實在是因為當時的人對天下體味得太少。2500年前的佛陀就能參透宏觀與微觀天下,說出了當代天文學、物理學的知識,你說,佛法是否精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