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此乃亂命,不要理睬他!”周國棟第一個怒了。自古以來,疆場上都冇有丁憂這一說,不然將軍兵戈打到一半,俄然回家守孝去了,豈不是天大的打趣?
“經查證,原大同府推官汪睿忠勉有加,於崇禎十七年四月殞於王事,著其子汪克凡丁憂回籍,暫除恭義營軍務,給假百曰……”
先說一下更新的題目,因為上架後存稿耗光,又處在情節的轉折點,以是比來更新的時候有些不穩定,明天中午的一個短章寫了整整四個小時,到一點才收回來,不美意義哈。
ps:
“是啊,我等一起上疏何軍門,為雲台請命,墨絰從戎!”汪晟的神采也很欠都雅,他固然是忠誠君子,也看出這內裡詭計讒諂的味道。
在恭義營中,撚子部下的二百多名大冶礦徒讀力成軍,挖隧道炸城牆的事情都由他們承擔,除了曉得內幕的初級將領以外,大部分的恭義營兵士都矇在鼓裏,看到花天師再次大顯神通,請來天神下凡助戰,將士們無不士氣大振,齊聲高呼衝進嘉魚城中。
嘉魚縣令和綠營主將見勢頭不對,各自倉促逃出縣城,又被恭義營的馬隊抓了返來,汪克凡調集縣中的士紳商賈和百姓,把嘉魚縣令和統統的綠營軍官斬首示眾,並對俘虜們再次重申了恭義營的政策——抵當到底,果斷毀滅!
譚嘯等眾將一起叫了起來,兵戈的時候不能帶孝(紅色代表投降),以是身穿玄色的喪服,這就是墨絰從戎的來源。
鹹寧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汪克凡臨時躲避,帶領軍隊轉向西北,攻打長江岸邊的嘉魚縣。(鹹寧是武漢三鎮的南大門,北伐戰役中的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都產生在這裡。)
看看字數恰好,扯兩句閒話,不在免費範圍以內。
“墨絰從戎!墨絰從戎!”
在江南地區,海軍的首要姓不言而喻,汪克凡對城陵磯海軍寄予厚望,但是這支軍隊還冇有改革結束,還冇有完整把握在他的手裡,既然何騰蛟奪去他兵權,就要儘快把這支海軍轉移。
丁憂,就是回家守孝,汪克凡冇有任何思惟籌辦。
恭義營眾將都愣住了!
恭義營在嘉魚城南五裡外安營下寨,然後搭法台,挖隧道,把裝滿火藥的棺材運到城牆下,花曉月上法台催動咒語,請來五雷元帥助陣,從天降下晴空轟隆,把嘉魚城牆當場炸得粉碎!
騰的一下,滕雙林跪下重重磕了個頭:“滕梓森不敢違背汪將軍將令!”
前人以孝道為先,遇父母大喪必須離職守孝,文官普通是三年,直接免除統統職務,武將丁憂不需哀辭職,而是放一百天長假,汪克凡就屬於這類環境。
城內駐守的綠營兵卻被炸暈了,冇被炸暈的也被嚇傻了,一個個呆若木雞,束手就擒,被俘以後還是滿臉畏敬之色,懊悔不該忘了祖宗投奔韃子,引得老天爺發怒,遭了雷劈。
嘉魚的士紳百姓見到大明王師返來,都是夾道歡迎,主動捐餉,汪克凡除了表示感激以外,又直言不諱地奉告他們,明軍隨時都能夠撤走,捐餉多少統統隨便……這些士紳百姓固然被迫剃頭,但大多數還是憐憫支撐明軍的,作為甲士不能保衛他們的安然,就冇有指責他們忍辱偷生的權力。
汪克凡伸手一壓,世人立即靜了下來,他沉吟半晌,對譚嘯說道:“給你三百馬隊,和汪猛立即趕回臨湘,把城陵磯海軍帶往洞庭湖以東,千萬不成有失,有勇於方命者,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