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_第三章 牆倒眾人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都察院連夜突審丁魁楚,傅冠親身主審,同一天早晨,隆武帝頒旨對丁魁楚抄家,由龐天壽和汪克凡詳細履行,同時告急召見何吾騶和呂大器,君臣長談至第二天淩晨……

與此同時,大學士蘇觀生帶領五千人馬,會同滇將趙印選和廣東梁誌仁,總計一萬多雄師俄然來到肇慶,拿出天子的聖旨和丁魁楚的將令,消弭了丁魁楚另一支督標營的武裝。

都察院的案子辦得很快,其他罪過都不查,就查丁魁楚的貪汙納賄,汪克凡等人顛末抄家,在丁魁楚的家裡找到了七十萬兩銀子的財產,這個數字公佈今後,統統為丁魁楚喊冤的人都閉上了嘴巴。

有幾個東林黨的文官脾氣上來了,拉開架式就要撞牆,籌辦血濺當場,他殺成名。譚嘯一聲令下,兩百名恭義營兵士衝了上去,把這幾個文官全數製伏,直接用繩索捆得結健結實。

散了吧!這場早朝重新炒到尾,最後又是不歡而散。連天子都氣跑了,還呆著乾甚麼?

如果換做崇禎帝,對誰動手都不料外,隆武帝卻一貫平和,很少措置部下的官員,更彆說堂堂的兩廣總督,封疆大吏。

牆倒世人推!

或許隆武帝真的不知情,而是這個崔善誌不知天高地厚,文官們憋足了勁想要鬨上一場,隆武帝卻底子不接招,就彷彿重重一拳打在了空處,說不出的難受。

天子和士大夫之間是一種製衡乾係,當丁魁楚事件產生的時候,東林黨非常嚴峻,本能的想結合其他文官個人,對抗隆武帝,但跟著局勢的清楚,他們發明隆武帝並冇有突破皇權和內閣之間的均衡,而是隻打擊廣東本土派係,東林黨毫髮無損,反而會有好處,因而就樂見其成了。

何吾騶等人的根底都在廣東,代表的是廣東士紳的好處,和丁魁楚相對更靠近,但是隆武帝已經明白表態,措置丁魁楚隻是個案,不會把這件案子擴大措置,不會連累太多的廣東官員,何吾騶等人就挑選了讓步。

隆武帝和汪克凡、傅冠、龐天壽、蘇觀生聯手,雷霆一擊拿下兩廣總督丁魁楚,廣東本土派係猝不及防,文官個人雖有兔死狐悲之感,但事發俄然,也來不及構造反擊,顛末幾天的動亂,廣州的局勢垂垂趨於穩定。

何吾騶和呂大器勃然大怒,邁步上前就要硬闖,百十個文官跟在身後,氣勢洶洶地衝向恭義營的兵士。

何吾騶坐著肩輿,一起往前走,一起碰到的都是恭義營的兵士,一隊隊,一排排,向著城中的各個要地趕去,來往奔弛的騎兵馬蹄紛遝,刀槍甲冑碰撞的聲音不斷……

“這,這,這是兵變!”文官們義憤填膺,紛繁叫喚著要去找隆武帝,那一千名恭義營兵士卻攔在他們麵前,像城牆一樣難以超越。

丁魁楚固然是兩廣總督,但屬於外任官員,他的根底並不在廣東,和真正的廣東本土士紳不一樣,既然天子盤算主張要拿掉他,何吾騶等人把丁魁楚當作一個棄子了,隆武帝既然把事情辦下來了,他們隻能被迫接管。

木已成舟以後,東林黨第一個竄改態度,旗號光鮮地支撐隆武帝。

文官們來到大門外,發明到處都是恭義營的兵士,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刀槍閃亮,神采嚴厲,整條大街都已經戒嚴,街道中間還設有路障哨卡,見到文官們過來,兵士客客氣氣地攔住,然後一一查對姓名,才抬起路障,放他們上肩輿走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