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_第7章 七之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華佗《食論》:“苦茶久食益意義。”

王皇炎帝。神農氏。周魯周公旦。齊相晏嬰。漢神仙丹丘子。黃老虎司馬文。園令相如。楊執戟雄。吳歸命侯。韋太傅弘嗣。晉惠帝。劉司空琨。琨兄子兗州刺史演。張黃門孟陽。傅司隸鹹。江洗馬充。孫參軍楚。左記室太沖。陸吳興納。納兄子會稽內史俶。謝冠軍安石。郭弘農璞。桓揚州溫。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釋法瑤。沛國夏侯愷。餘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陽弘君舉。安任育。宣城秦精。敦煌單道開。剡縣陳務妻。廣陵老姥。河內山謙之。後魏琅琊王肅。宋新安王子鸞。鸞弟豫章王子尚。鮑昭妹令暉。八公山沙門譚濟。齊世祖武帝。梁·劉廷尉。陶先生弘景。皇朝徐英公績。

劉琨《與兄子南兗州刺史演書》雲:“前得安州乾薑一斤、桂一斤、黃芩一斤,皆所須也,吾體中潰悶,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壺居士《食忌》:“苦茶久食成仙。與韭同食,令人體重。”郭璞《爾雅注》雲:“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為茶,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

張孟陽《登成都樓詩》雲:“借問楊子舍,想見長卿廬。程卓累令媛,驕侈擬五侯。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鉤。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臨江釣春魚。黑子過龍醢,果饌逾蟹蝑。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

《永嘉圖經》:“永嘉縣東三百裡有白茶山。”

司馬相如《凡將篇》:“烏啄桔梗芫華,款冬貝母木蘖蔞,芩草芍藥桂漏蘆,蜚廉雚菌荈詫,白斂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廣陵耆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所得錢散路傍孤貧乞人。人或異之,州法曹縶之獄中,至夜,老姥執所鬻茗器,從獄牖中飛出。”

《茶陵圖經》雲:“茶陵者,所謂陵穀,生茶茗焉。”《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渴熱,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氣消食。注雲:春采之。”

周公《爾雅》:“檟,苦茶。”《廣雅》雲:“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灸,令紅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薑、橘子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

《宋江氏家傳》:“江統字應遷,湣懷太子洗馬,常上疏諫雲:‘今西園賣酰麵藍子菜茶之屬,虧敗國體。’”

《後魏錄》:“琅琊王肅仕南朝,好茗飲蓴羹。及還北地,又好羊肉酪漿,人或問之:茗何如酪?肅曰:茗不堪與酪為奴。”

《晉書》:“桓溫為揚州牧,性儉,每燕飲,唯下七奠,拌茶果罷了。”

晉四王起事,惠帝蒙塵,還洛陽,黃門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誌”。

《晏子春秋》:“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灸三戈五卯茗萊罷了。”

《世說》:“任瞻字育長,少時有令名。自過江失誌,既下飲,問人雲:‘此為茶為茗?’覺人有怪色,乃自清楚雲:‘向問飲為熱為冷?’”

《括輿圖》:“臨遂縣東一百四十裡有茶溪。”

《晉複興書》:“陸納為吳興太守,時衛將軍謝安常欲詣納,納兄子俶怪納,無所備,不敢問之,乃私蓄十數人饌。安既至,所設唯茶果罷了。俶遂陳盛饌珍羞必具,及安去,納杖俶四十,雲:‘汝既不能光益叔父,柰何穢吾素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