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氏水滸_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趙光義驚駭再有人借天文說事,擺盪他的統治。

固然趙匡胤比趙光義年長,但是很難說,趙匡胤就會死於趙光義之前。再者趙匡胤歸天時,兒子趙德昭已經二十六歲,也不能說是季子了吧。就算杜太後和趙匡胤真的有商定,也必定會偶然候商定,不成能趙匡胤的兒子不管多大,都傳位給趙光義。

晁蓋皺眉道:“童貫那宦官請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六世孫趙子偁做天子,又說甚麼當年曾有預言,‘太祖後當再有天下’。傳文天下,我們反叛天下,不過是讓皇位還於太祖先人,等他們清算兵馬,便可出兵北上,剿除我們。很多州府都傳文儘忠南宋天子。”

趙光義便說是二人生母杜太後鑒於後周世宗因傳位於幼兒而失國的經驗,死前與趙匡胤立下“金匱之盟”,讓趙匡胤把皇位傳給他,其目標是為了穩固生長趙宋江山。但這個盟約倒是無人曉得的,並且這個盟約也縫隙百出。

加上宮中有“燭影斧聲”的傳聞,很多人都感覺是趙光義弑兄篡位。司天監苗昌裔奉旨觀星象,便說出“太祖後當再有天下”的預言。

晁勇點頭道:“千萬不成,如果他們不承諾還好,如果他們承諾以後,去了火線暗害我們,或者趁機在永興軍、秦鳳路掠取地盤,我們反而要防備他們,冇法儘力用兵。或者他們在疆場上有了傷亡,過後說我們用心耗損他們的兵力,那就很難說清了。”

晁勇笑道:“童貫先前剿除方臘全賴西軍英勇,現在西軍都已到了秦鳳路,我與他們一同打退西夏後,西軍必定會儘忠我大梁。童貫冇了西軍,便是占有了全部江南,又何懼之有。等兒臣打退西夏,掃滅了田虎、王慶,便可帶兵南下,掃滅宋朝餘孽。隻要那宦官不跳海,兒臣必然能抓住他。”

晁蓋點頭道:“兩人還冇甚麼動靜,不過能夠動靜方纔通報歸去。你走後,又拖了他們二人的使者兩日,才和他們擺明態度。現在也不過五日,動靜通報歸去,他們有了決定,再傳往火線,也要一段時候。不想你這麼快就打退了遼國,看來要讓邸報儘力鼓吹抗擊西夏了。”

是以童貫拿出太祖先人說事,倒是很有市場,頗吸引的一些人去投奔。加上宋朝很多州府本就是贓官弄權,投奔大梁說不定還得人頭落地,而投奔新朝卻還能加官進爵。是以童貫發了檄文後,儘忠的州府倒是很多。

晁勇點頭道:“江南情勢呢?”

再加上趙匡胤生前讓趙德昭曆任貴州防備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官職,讓趙德昭熟諳朝中文武諸事,明顯是把他當作將來的天子培養。

汗青上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獨一的一子短命後,便再無子嗣。

宋太宗的說法是考覈這些人的天文知識,凡是真正把握科學的天文知識的,即能通過觀察數據,能夠“測驗步算”出日蝕、月蝕、八節、二十四氣者得以留下,而那些以星占之說濫竽充數的人則被刺配海島。

晁蓋也最討厭這些勾心鬥角的事,點頭道:“你說的也是,害人之心不成有,防人之心不成無。隻是西夏出兵四十萬,而渭州有我們五萬兵馬,老種經略相公五萬人,各路西軍十萬,加上你聲援的四萬人,也不過二十四萬,恐怕要打退西夏有些難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