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道天書_第90章 須彌芥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厥後有信士把這一件事體,寫成了一首佛偈,用以警示天下眾生“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帶角還。”

在佛法而言,自性也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不受時候和空間安排的,也就是“理事無礙”的事理。

也正如同那條衫褲普通,它是費事佳耦獨一的財物,乃是他們全數的產業,其所包藏的美意心量也是無窮存在的!

而芥子,則是一種藐小的植物種子。?須彌芥子的認識看法,公用於申明佛修宇宙天下觀,?即大小無礙,?小亦容大安閒,法門境地詳細真性泛博,?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智常禪師道“那麼你讀過的萬卷書,現在安在?”

我納須彌入芥子,明悟四諦證涅盤。

一花一念無量劫,大千俱在一毫端,

阿可貴佛陀垂訓,心下忸捏不已,捧著衫褲和目犍連一起,來到恒河邊洗濯,誰曉得衫褲剛一浸入水中,整條恒河立即波瀾澎湃,暴漲暴落。

丈夫想了想,決然說道:“不管如何著,就是寧肯餓死,我們也不能錯失了這個機遇。現在,家裡獨一尚可稱為完整的東西,就隻要這一條衫褲,我們就拿它去扶養佛陀吧!”

正所謂“縱統統說話於一句,攝大千天下於一塵”。《法華經》中說:“一花一天下,一葉一菩提"這句禪語,意義光鮮的對比了須彌芥子之形意。

一座須彌大山和一粒小芥子比擬,到底孰大孰小?皆可說,一樣大,一樣小。隻在乎識形狀辨彆處。

彆的,?須彌芥子常被用作描述儒家詩文波詭變幻,?才情出眾。?

佛門《?維摩經不思議品》?有言釋:?“若菩薩住是擺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

石中穿行來往汗青長河,遨遊九天十天,三十六重天界,視四海八荒,寰宇天下為風景名勝之地,於須彌芥子事自有解悟真知在。

在普通人的認識看法裡“一”就是隻要一個,“多”就有很多個了!但是在佛法看來,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

目犍連一急,就運起安閒神通,把那須彌山搬來彈壓衫褲。可壓了又壓,就是須彌山壓下,還是冇法停歇恒河波瀾。

李渤聽智常禪師所言,當下恍然大悟道:謝大師教誨,是我著相了!本來事物本無大小的詳細彆離,所謂大小之彆,實在儘皆生於民氣。

佛陀笑答道:“先彆管其他,你們且拿去嚐嚐再說吧!”

龍王曉得一粒米的功德,與衫褲的功德一樣大,儘都由虔誠善所念激發,是以從速退去獎飾善美。

法海於修行天道法例力量間,也將長遠以來的靈魂拷問式迷惑向石中提及,扣問就教須彌芥子空間事,望他恩師石中賜與其解悟真性釋意。

以是“歡樂的一念”的佈施,其功德是很大的。不管是須彌芥子的大小比較,還是佈施功德的大小較量,小大大小,全然不從形相,表相上去拘泥剛強。

而是從理事圓融,表裡一如的法身慧命上去體證的!

由此可見,隻要真性虔誠一念,則小小一粒米、一條衫褲的力量,亦是能夠與千千萬萬座須彌山相稱量的!”

李渤不假思考地,抬手就指著本身的腦袋說道:“喏,不都在這內裡裝著的嗎!”

佛陀慈愛地向他垂訓:“諸弟子,不成以如許想來,貧民的佈施是,纔是非常難能寶貴的,就拿來給我穿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