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焦同恩拿了一塊,說道:“這是上用的椒鹽金餅,公子能以此物待客,公然分歧平常。”趙誌榮便辯駁他道:“你這話卻反了,季公子這裡有如許的點心,才當真是平常。”
他看了帖子,心中迷惑道:這都是些甚麼人,我又不熟諳他們,他們來拜我怎的。
竹心上前開了門,卻見門外走進一高一矮兩小我來。
季秋陽內心迷惑,暗道:莫不是林常安打發人送來的?若說乾係,也隻這一層了。但如果他送來的,何不一早說明白了,卻打這個啞謎,又藉著他外祖的名號。想了一回,不得其解,隻命竹心將飯菜取出。
竹心將菜自盒中一一端出,季秋陽定睛看去,確是一盤扒大烏參,一碗蒸鱸魚,一盤爆蝦段兒,竟另有一碗魚翅羹,皆是長春樓的招牌菜。季秋陽看這飯菜不是等閒便可受用的,更加不解。看看時候也將到中午,便想著待到了席上,見了林常安再做理睬,便叮嚀竹心撥了一碗白飯,就吃了這頓飯。
兩人閒講了幾句,掌櫃因恐擔擱的菜涼了,倒誤了季秋陽用飯,趕緊放了碗箸,躬身退了出去。
少頃,竹心送了茶上來,又拿了一碟日前周景初送的點心請二人吃。
季秋陽在街上轉了轉,看街邊有一爿雜食鋪子,便踅出來買了一包雜糖,一包糕乾。又到一間茶鋪裡坐了約有一個時候,吃了一壺清茶,聽了兩段書。因夏季晝短夜長,雖剛到申牌時分,天氣已垂垂沉了下來。他恐天再落雪,便帶了竹心倉促回棧。
季秋陽聞聲是棧裡的鄰居,便請兩人落座,又叮嚀竹心燉茶上來。
季秋陽聽了這一句,心中登如明鏡也似:本來這起人這兩日見了周府上人來投貼送菜,便道本身與周家乾係密切,因而想著來靠近靠近,看有無門路可走。那些個來路莫名的拜帖,當也是為此故了。
待過了中午,他看外頭氣候晴好,便披了大氅,取了柺杖,命竹心提了禮品,探李仲秋去。
這兩人卻倒一同低頭冷靜,半日不言。
李仲秋忙命家人收下,道了一句“他這也過分客氣。”就罷了。
季秋陽看了禮品,瞧瞧時候,已將到中午,便策畫著待吃罷了午餐,再去看望李仲秋。
季秋陽見這兩人皆穿戴藍布長袍,約莫都在二十高低年紀,一個是容長臉麵,一個倒是個圓臉,看其臉孔非常陌生,並不知是何人,趕緊起家扣問。
待到了房中,他將帖子一一看過,隻見那落款是“南陽李崇照上拜”“長沙馬桂木上謁”“西柳亭朱之照上拜”等等,皆是些從不識得的人。
自離了李家門上,季秋陽因看天氣尚早,回到堆棧亦無事可做,便在街上信步閒走,看看京裡風景。因年關一日比一日近,出來購買年貨之人甚多,街上竟至比肩接踵,行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