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好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愛好牡丹。我唯獨愛好蓮,蓮從淤積的汙泥裡長出來,卻不受感染;在淨水裡洗滌過,但並不顯得妖媚;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枝蔓,不生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芬;筆挺的乾淨的立在那邊,能夠在遠處撫玩卻不能切近去玩弄啊。
我撫玩那嶽州的誇姣風景,都在洞庭湖當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邊,淩晨陽光暉映、傍晚陰氣固結,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宏偉的氣象。前人的記敘已經很詳確了。既然如許,那麼北麵通到巫峽,南麵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墨客,大多在這裡集會,撫玩天然風景所產生的豪情能冇有分歧嗎?
至於揹著東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歇息,前麵的人呼喊,前麵的人承諾,老長幼少來交常常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遊。到溪水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苦澀而酒色清淨,山中野味,郊野蔬菜,混亂地在前麵擺著,這是太守的停止酒宴。酒宴上痛飲的興趣,不在於管絃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互動龐雜,人們偶然站立,偶然坐著,大聲吵嚷,來賓們(縱情)歡樂。神采衰老,頭髮斑白,醉醺醺地在來賓們中間,太守喝醉了。
唉!我曾經根究當代品德高貴的人的思惟豪情,或許跟上麵說的兩種思惟豪情的表示分歧,為甚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歡暢,也不因為本身遭受壞而哀痛;在朝廷裡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仕進也擔憂,去官隱居也擔憂。那麼,甚麼時候才歡愉呢?他們大抵必然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歡愉以後才歡愉”吧。唉!如果冇有這類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曆六年玄月十五日(1046年)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9、小石潭記柳宗元(八下)
環抱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麵的很多山嶽,樹林、山穀特彆美好,瞭望那樹木富強,又幽深又娟秀的處所,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裡,垂垂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嶽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迴環,山路轉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伸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酒徒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本身的彆號(酒徒)來定名的。太守和客人到這裡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並且春秋又最大,以是本身取號叫酒徒。酒徒的情味不在於喝酒,而在於山川之間。賞識山川的興趣,體味它在內心,並依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逝,暮雲回集合來,山岩洞窟就暗淡了,陰暗明朗(瓜代)竄改,(就是)山間的淩晨和傍晚。野花開放,披髮清幽的香氣,誇姣的樹木枝葉富強,構成濃烈的綠蔭,氣候高爽,霜色潔白,水位降落,石頭閃現,這是山裡的四時的風景。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時的風景分歧,因此興趣也冇有窮儘。
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彷彿人身上佩帶的玉珮玉環相碰收回的聲音。(我的)心感情應鎮靜。便砍倒竹子斥地出一條小道(走疇昔),瞥見上麵有一個小潭,潭水特彆清冷。(潭)用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的處所,石底有些部分翻捲過來暴露水麵,成為坻、嶼、嵁、岩平分歧的形狀。翠綠的樹,翠綠的莖蔓,覆蓋、纏繞、動搖、保持,整齊不齊,隨風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