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_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三一 廣化寺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既然不能背山,那麵水也是好的。

恰好是麵朝著什刹海,視野開闊,在樓閣上,大朝晨一推開窗子推開門,便是能瞥見大片大片的水麵,表情天然就格外的舒暢一些。並且臨著這麼大片的水麵,夏季北都城中酷熱,這裡就格外的風涼一些。到了傍晚,翻開窗子,冷風吹來,疏影橫斜,花香四溢,那當真是一種享用。

廣化寺始建於元,《日下舊聞考援》引《柳津日記》載:“廣化寺在日中坊雞頭池上。元時有僧居之,日誦佛號,每誦@一@本@讀@小說一聲,以米一粒記數,凡二十年,積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但詳細年代不詳,另據明《敕賜廣化寺記》碑載:元天順元年,靈濟號大舟到慶寧寺住,至順四年在此寺住,發願禁足二十年不出門,一心唸佛……十年後成此大刹。

光憑著這一點,廣化寺街這兒的地價房價就便宜不了。更何況,另有其他實實在在的好處。

能住在這廣化寺街上的,幾近就冇有小戶人家,放眼望去,全都是高門大院。

這茶棚本來是有人運營的,厥後這邊兒住的達官朱紫越來越多,敢來的人就越來越少,很多茶棚就都荒廢了。因而便有的大戶高門占了一處,寫上本身家的牌子,補葺一新。閒暇時候,三五老友,把酒弄月,鄰水賞荷,恰是絕妙。

廣化寺街,天然是得名於街上的廣化寺。

在這個年代,但凡是當官兒的,都講究門高於路,以是門前必然要有台階。但這台階可不能隨便修,也要遵循軌製來。遵循大明朝商定俗成的端方,六七品官員門前台階不能高於二級,五品官門前台階不能高於三級,以此類推,但台階數量最高不能超越八級,超越八級那就是九了,九乃數之極,那是代表頂點的數,除了皇上誰也不能用。用了就是僭越,那是殺頭抄家的大罪。

街邊店鋪不知凡幾,其間高門大戶也是到處可見。而普通百姓住的院子摻雜其間,倒也是便有一番風味。

什刹海碧波泛動,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景瑰麗,自元朝期間便是燕京名勝之一。

有水有樹,風景還不錯,這就是噱頭。

在這一排大榆樹前麵,便是一座座高門大宅。

廣化寺街的環境相稱之雅靜,街麵不算是很寬,卻也足以包容三輛馬車並行,在北都城中的非骨乾道中,這算是很不錯的了。街麵都是用青石鋪成的,一塊塊青石鋪的非常平整,看著就給人一種潔淨潔淨的感受。並且看著非常極新,可見鋪上的時候不長。

街道兩邊乃是露著的下水道,而鄙人水道中間,則是每隔著一丈遠,便重了一株大榆樹,這些榆樹想來發展的年份已經非常不短,一個個高大細弱,枝乾林立。能夠想見,如果到了春夏時分,定然是綠樹成蔭,陰風涼利。

北方本來水麵就奇怪,北方都會裡,水麵那就更奇怪了。這個年代人,講究的是野趣,越是有錢有權有層次的人,就越是崇尚鄰近天然――生長到了極致,便是山居。實在這選陽宅和選陰宅也有必然的共通之處,所謂背山麵水,那就再好不過。

而在什刹海四周,更建有很多茶棚,都設在柳岸荷叢之間。用蘆蓆架起一座座高於堤岸的棚榭,上麵是堅木支架,插在河泥中,上鋪木板,頂蓋蘆蓆,彷彿一座座傍水高台。高台邊沿,伸向水麵,荷塘遊魚,均在眼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