綢嶺之北_第三十三章 男大當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到了蕪湖,曹新民將馬雲濤先安設在大江會館,這是池州商會駐地,離碧雲茶莊不過兩個街區的間隔。回到本身的茶莊,曹新民頓時讓主事的伴計大順過來稟報這半個多月買賣環境。大順將莊上本月來每日買賣環境做了扼要彙報。曹新民當真聽完,問了三個題目:一是新茶另有兩個月就要上市,比來蕪湖各家茶莊有何異動?二是賬上可動用的現銀另有多少?三是庫存陳茶另有多少?

大順道:“本年給甚麼價?”,曹新民道,“在客歲每斤60文錢根本上加10文!最多加到20!至於陳茶嗎,先不要急,先跟著看看!”

曹新民道:“若沿長江佈局貿易網點,哪家都會最合適做總部兼顧?”

曹新民有點活力了,心說,這大順,如何這麼拎不清啊!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多說無益,快去籌辦閒事吧!”

蕪湖為皖江名城,素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佳譽。“織造尚鬆江、漿染尚蕪湖”,蕪湖是明朝中前期聞名的漿染業中間,明朝五大手產業地區之一,至清末,蕪湖漿染業的天下搶先職位一向持續三百年之久;蕪湖還是江南四大米市之首。光緒二年,中英《煙台條約》將蕪湖辟為互市港口後,一躍成為安徽沿江各都會商貿中間。

一想到大順和小燕子的事,他的麵前卻閃現出另一小我來,這小我梳著齊齊的劉海,瓜子臉白白淨淨,見了生人臉頰緋紅,上身穿湖綢紅底藍花對襟褂子,下身著大紅胡蝶紋百褶裙,雙眼明麗如水。這就是那天在三瑞堂門口遇見的阿誰拾到本身玉佩又讓丫環細雨償還的蜜斯。那天最後細雨分開時說了四個字“四豐米行”。有了,莫不是蕪湖四豐米行店主俞培生或者掌櫃劉同江的女兒?

想到這裡,他不免有些鎮靜起來,忙讓人把櫃上賬房老於頭請過來。

老於頭是個一輩子跟帳本和數字打交道的人,為人謹小慎微,傳聞掌櫃的叫本身去,忙抱了一大堆帳本過來,覺得是掌櫃要查賬呢。曹新民皺了皺眉頭,問:“老於頭,你還記得我走前,讓你查一查來往掛賬?”

曹新民板起臉來道:“我說大順啊,你此次是去辦大事,如何能帶一個小女子呢?豈不讓人笑話!”

曹新民不等他說完,就打斷:“我自有安排!你快去辦吧!”

曹新民又問:“若單以下江而論呢?是姑蘇、杭州還是上海,抑或江寧?”

從杭州經江南運河入長江後,改乘輪船,速率大大加快。沿路經姑蘇、鎮江、江寧達到蕪湖。

曹新民將本身獨立創業的第一站選在蕪湖,有多重啟事,一是本身曾擔負四海茶莊蕪湖店掌櫃多年,熟諳蕪湖商貿行情,並具有深厚的人脈根本;其次是蕪湖比鄰江寧,而江寧是汪家浩繁財產的運籌總部,便於此後借力;其三是蕪湖地點的承平府隔綢嶺與池州交界,便於照顧鄉裡。

老於頭趕緊攤開帳本,一手拎著老花鏡的一隻眼鏡腿,一手指著賬簿,答覆:“我們上個月從四豐進了二十擔稻米,掛賬二十兩銀子;客歲開春四豐從我們莊上拿了一擔新上的腐敗雨霧,掛賬二兩銀子。我們還欠四豐十八兩銀子!”

大順囁嚅了半天賦說:“掌櫃的,廚房裡吳吳媽的侄女小燕,她她也想此次隨我們一道回祁門故鄉探親,你看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