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閨閣記_第710章 國破身亡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本來如此。”陳瀅點了點頭,想要再問她身故之日是否也是必然的,卻又感覺,有些不好開口。

她自嘲地笑了笑,麵上重又浮起苦楚:“永昌四年,因烽火不熄,百姓民不聊生,各地便又起了叛軍,與皇龍年間倒是如出一轍。便在這風雨飄搖之時,西夷趁虛而入。永昌五年,大楚國破,而我,則死在了皇城大火當中。”

“願聞其詳。”陳瀅道。

煙柳籠月,林中間錯著幾方木墩並石案,月光下瞧來,那案上還劃著棋盤格兒,許是怕送行過分無聊,遂有了這供人手談、小憩之處。

而現在聽得吳太妃所言,陳瀅不免生出奇特之感。

深思很久,她忍不住問:“我能夠問問您那六世的經曆麼?”

她閉了閉眼,仿似又瞥見那國破城空、血濺牆垣的慘況,語聲寒微:“彼時,我等先帝妃嬪皆於皇覺寺削髮削髮,北疆軍進寺後見人就殺、四周放火,我從後山逃竄,慌不擇路,掉落山崖。”

此時,吳太妃語聲又響,仍舊在說安王:“安王即位,年號改成永昌。這永昌帝倒也不算太荒淫,唯眼妙手低、剛愎自用,龍椅還冇坐穩就開端肅除異己。他幾個親兄弟一看不得活,自是一個接一個地造反,自永昌元年伊始,就無一日安寧。”

思忖間,吳太妃又續道:“卻說永昌帝,殺兄弟殺得連國事也顧不上,朝廷表裡也不平穩,倒皇派、立太子派、保皇派乃至另有弑君派,直是亂作一鍋粥。彼時我頭一次發明,所謂君君臣臣,說白了,不過是一些自擅自利之輩,我不懂他們的聖賢書都讀到了那裡去,就本身去翻史乘,成果越看便越是含混。”

封建君主製最大的弊端,便在於小我的權力太大,且冇有製約,國度與百姓獨一的但願,便是一代名君聖主。

“恰是。太康二十七年三月初九,便是我每一回身後醒來的第一日,從未曾變過。”吳太妃唇角輕勾,笑容苦澀:“而這一日,也恰是我晉位昭儀之日。

“您請隨便。”陳瀅亦在劈麵落了座,微微欠身:“對不住,出來得有些急,冇備茶水,要不要我去外頭車上說一聲兒?”

不說宿世,隻看此生,吳太妃也是在冷宮裡熬過的,缺吃少穿想是常事,且若她耽於吃苦,便也不會以死遁之法,分開帶給她無上尊榮的皇城。

吳太妃卻像勘破她的心機,笑道:“重生時是定了日子的,至於死,則不定。除了活不過三十五歲外,我死之時,春夏秋冬皆有,最風趣兒的是第三世,我竟死在了大年月朔,你說好笑不好笑。”

縱使明知那是平行時空之事,陳瀅還是感覺,很奇特。

說著眸光一轉,卻見陳瀅神情專注,正瞬也不瞬地看著她。

但是,名君與聖主的產生率,委實太低,這類純靠老天開出大豹子的軌製,經二十一世紀汗青考證,是必將走向滅亡的。

身為土生土長的大楚人,吳太妃的某些理念,委實過分超前,陳瀅以為,這必與那六次重生有關。

就連她這個來自於二十一世紀之人,尚不敢鼓起如此大膽的動機,每行一步皆謹小慎微,恐怕胡蝶的翅膀扇動起暴風暴雨,而風骨會,卻走在了她前頭。

“太康二十七年?”陳瀅眉心蹙了蹙:“我記得先帝是太康三十七年駕崩的,也就是說,娘娘是重生到了先帝駕崩的十年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