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潘金蓮怎麼破。_20|銷賬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潘小園點點頭,道:“那麼辛苦大哥了。”話鋒一轉,又道:“茶合麵買一半就行。彆的一半,咱來點新奇的,換成雪花麵。你算算,約莫要多少錢?這三貫錢,夠不敷?”

武大嚇了一跳,張了嘴,問“那、那如何辦?”

三天很快疇昔。武大左數數右數數,昔日的壞賬已經銷掉了七八成。剩下的負債人,要麼是出了名的惡棍地痞,要麼是早已搬場出遠門、好久不見人影的,要返來的但願便也不大。潘小園不失時機地誇了他兩句,讓他彆心疼。數數匣子裡攢的錢,已經能串成兩貫了。

宋朝的麪粉不像後代那樣提高。百姓常日的口糧多是粟飯麥飯,隻需粗粗加工,趕上年景不好之時,收下來麥子底子不去麩皮,質量不好的還常異化著石頭沙粒,以是布衣百姓的牙口遍及磨損,或多或少的都有牙科疾病。而要將麥粒加工成麪粉,就要脫殼、研磨、過篩,成型,費時吃力,是以普通都是專業化出產。

武大眯著一雙豆眼,一臉果斷地說:“不賒,不給賒!說甚麼也不賒了!”

這一個環節,潘小園也早就有所籌辦。不賒賬的五好主顧天然必須遭到虐待,但總不能分外再多送他們幾個炊餅吧。武大的炊餅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潘小園想來想去,決定報答他們一些“限量版”的東西,以彰顯這些五好主顧的優勝身份。說白了,就是當代社會裡,闤闠逢年過節搞的那些會員專享、會員抽獎之類的活動。

俄然看到武大那隻短粗的手,大搖大擺地伸了過來。潘小園護食似的,把錢往懷裡一摟,大驚小怪道:“乾甚麼!”

麪粉之精粗,製法上有碾與磨的辨彆,又有乾溼之分。最初級的叫做鵝絨麵,聽名字便曉得有多麼潔白細緻,潘小園還冇在陽穀縣裡見賣過,皇宮裡阿誰書法家天子,約莫是頓頓吃這個的;次一等的是雪花麵,是磨坊裡製出,又起碼過兩遍篩的,比鵝絨麵稍粗一些,當然冇有雪花那麼白,但起碼雜質未幾,吃起來不傷牙齒;再次等的,叫做茶合麵,是所謂的“全麥”,碾坊裡便可出品。成品泛著微微的茶色,隻能用來做一些粗糙點心,但是在老百姓眼中,仍然是上層次的“白麪”。至於百姓家裡本身磨的麪粉,質量整齊不齊,便談不上品級之分了。

武大一挺胸脯,寂靜宣佈:“不不,炊餅是俺送的。俺娘子說了,凡是三日內清了賬的,一概……一概白送兩個豬油炊餅……”

武大眨巴了又眨巴,額頭上皺紋都擠出來了。潘小園猜測他在向本身賣萌。

潘小園卻早就算過了。越是初級的貨色,利潤空間越大。要想快速掙錢,非很多搞些花腔不成。單靠賣兩文錢一個的炊餅,武大的炊餅買賣永久冇法有所衝破。必須推出單價更高的新產品。不希冀一步登天,那就從初級的質料開端。

全部陽穀縣裡,竟然找不出一個雪花麵做的炊餅,真是商機無窮。

這天武大送出去一百來個炊餅,卻拿返來了八百八十文錢,驚得他本身舌頭伸出來,半天縮不歸去。

算不過來了。直覺奉告他,彷彿不會虧蝕。

但這也是潘小園嚴厲叮嚀過的。用免費贈送炊餅的體例,鼓勵主顧主動銷賬,培養現金付賬之風。武大再心疼,自家娘子的話金口玉言,也不敢當耳邊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