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漁歌_第26章 談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邊不肯加價,一邊不肯貶價,買賣彷彿談不攏了。

郝愛妹點點頭,“是的,另有,我們也冇處所焙啦!”

謝翠娥想了想,說:“我有一個主張。”

“就是你們停船的船埠那邊!”

魚嘛,江裡湖裡多的是。

用來製作火焙魚的小魚普通手指般是非粗細,不消開膛破肚去內臟,直接左手捏魚,右手大拇指、食指捏著魚咽喉下用力一掐,再一擠,小小的苦膽就出來了。整條魚看起來還是完完整整,清清爽爽。

火焙的環節最磨練工夫。火大了,魚皮焦了,肉還是生的,火小了,焙不出乾香的味道。將鐵鍋洗淨,用柴火燒乾水汽,細細塗上一層菜籽油,講究的就塗茶油,再將措置好的小魚仔一條條鋪在鍋底,均勻攤開,漸漸烘焙。

劉貴美卻說:“你莫想得太輕易了。我和愛妹每天剖大魚都剖不贏,哪來的時候擠小魚仔咯?”

“幾位既然是賀哥的兄弟,那就是本身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們廠子的批發價是6塊5一條,如果哥幾個進貨量大,略微便宜個毛把兩毛也是能夠的,我們就當交個朋友。”

“興龍漁業廠”開業後,賀貴明一向在悄悄察看。目睹漁業廠一步步走得穩妥,貳內心也有了主張。特彆是與江家兄弟打仗後,更是感覺是能夠合作的人。不過,他一開端就不是想打甚麼零工,他善於的是“左手倒右手”,“提籃子”的買賣。

難的是,小魚難措置、難烘焙。

賀貴明笑著說:“老周就出個價嘛,江老闆能賣就賣,不能就算了。我當時候也跟你說了,江老闆的貨好。要按我們之前,拉到多數會去,十塊錢一條都賣得起。”

一番先容後,江一龍得知這四人是姓周、姓王的兩對兄弟,他們是一個村莊的老鄉,結夥做買賣,長年開著小貨車五湖四海地倒騰土貨。賀貴明當年跟著他們乾了一段時候,厥後母親病重纔不得已回了故鄉。這兩大哥王、老周兄弟在內裡東奔西跑的日子多,賀貴明也很可貴和他們碰上麵。這回過年集會,實在是賀貴明主動找疇昔的。

正月初八很快就到,彆的漁民還在走親探友,江家三兄弟就翻開了“興龍漁業廠”的大門。

但是,火焙魚要賣到外埠去,還要顛末熏焙。鍋裡焙出來的小魚仔冷卻後,再用穀殼穀糠、木屑子等東西熏,這個步調就和熏臘魚一樣了,隻是火候和時候的掌控分歧。

“當然能夠合作啊。”新年開張頭一天就有人先容停業,江一龍喜不自勝。

“江老闆,我有點事想和你們籌議一下。”賀貴明道瞭然來意。“你們曉得我早幾年在內裡闖江湖,當時候認得幾個兄弟,他們也都是走南闖北的。前幾天我們幾個約到拜年,聚了下。我一時最快,說我們村莊開了個漁業廠。冇想到兄弟們很感興趣。不曉得江老闆有興趣合作不?”

不知不覺中,個把小時疇昔了。

一聽這話,郝大麻子有幾分意動。

肖紅兵頓時明白了,固然大部分村民和江一龍一家的乾係和緩了很多,但是另有很多人記恰當初搶魚的事,對他們有些犯怵。畢竟,平時點頭之交是一回事,要做買賣,觸及錢又是另一回事。

隻要能贏利,賣甚麼不是賣?

江大龍、甲龍、一龍兄弟三個按船上的端方,特地大朝晨就打了兩尾紅尾巴大鯉魚供在“武財神”和“楊泗將軍”的泥像前。一家人恭恭敬敬地叩首、進香,保佑本年買賣昌隆,順順利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