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東晉末年_第四六八章 益州刺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陶潛慎重的拱了拱手:“若連一小小襄陽都統製不好,又何故出刺一州?老夫不敢誇下海口,但會竭儘所能,統統待將軍返來再說!”

衛風是四月旬日獲得的動靜,適逢陶潛也在,陶潛怒道:“老夫曾傳聞過譙縱此人,技藝高強,足智多謀,謹慎重義,樂於助困扶危,頗得士庶讚譽,卻不料竟行此不軌之事,當真是利令智昏,何況他雖為候暉多次逼迫,乍看似不得已而為之,但是甫入成都,便誅殺益州刺史毛璩滿門,自主為成都王,此人定是早存有謀反之意,不過是作個模樣給天下人看罷了,哼!好一個虛假狡猾之徒!”

“哎呀!”王鎮惡忍不住一拍腦袋:“將軍公然奇策,陸路不通可走水路,末將如何就冇想到?”

陶潛不為五鬥米折腰,親身耕耘地盤,隻不過,地盤是劉宋的地盤啊,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居於首陽山采薇為食,後得人告之,薇亦為周室統統,遂棄之,餓死前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冇兮,我安閒歸矣?於嗟祖兮,命之衰矣!

衛風古怪的看了眼陶潛,陶潛立時覺悟過來,趕緊陪著笑道:“老夫不是說將軍您,縱使將軍您將來代禪,那也是水到渠成,而譙縱隻是趁著天下大亂,自發得有機可趁,但實際上隻要將軍您回師,遣一偏將伐蜀,譙縱必破!”

陶潛的詩作分為兩類,一是表達歸隱誌願,二是抨擊朝庭,映照對實際的不滿,但是真有獨鎮一方的機遇他也不會錯過,能夠實現胸中抱負,扶植貳心目中的桃花源,更何況入士但是陶氏百年來孜孜不倦的尋求啊!

要不如許,算算日子,去丹水勘察水情的兄弟們也該返來了,不日我將攻打武關,你暫代我鎮守襄陽,期間如無大礙的話,來歲你可領軍入蜀!”

衛風微淺笑道:“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桓溫北伐,水軍自襄陽入均口,至南鄉,步自淅川以征關中,我想做的,便是於淅川溯丹水持續前行,水軍本是我軍所長,隻要能運兵至武關城下,武關必破無疑,好了,今晚當場安營,先休整一夜,明日去襄陽等待。”

陶侃身後,入士更是遙遙無期,乃至一代不如一代,到了陶潛,宗族已經較著現出了式微之相,他的五子竟無一人退隱,又因為陶潛的脾氣過火,與人難以相處,迫使他破罐子破摔,乾脆在過火的門路上越走越遠。

也就是說,襄陽、樊城與荊州本冇有乾係,但跟著前雍州刺史楊佺期的敗北身亡,襄陽、樊城也為桓玄所占據,及至桓玄敗逃。衛風順理成章的領受了襄、樊兩城。

不知不覺中,四個月疇昔了,襄陽的兵力達到了十萬之眾。如此巨量兵力屯聚在襄陽,不成能瞞的過人,原豫西北十二郡已經連續有人前來暗中聯絡,表達了當晉軍來攻時,願為內應的誌願,他們都還覺得衛風的目標僅是十二郡呢,包含秦魏兩國也是這麼想的。魏國於開春便策動了對洛陽的守勢,秦軍因為要兼顧南陽方向,顯得力不從心,一時之間,洛陽非常吃力。

但衛風並冇有再設僑雍州的設法,而是把襄陽、樊城劃歸荊州,另立襄陽郡。

衛風眉頭緊緊擰起,一副難堪之色,陶潛也冇有立即開聲,而是麵色陰晴變幻,好半天,才猛一咬牙道:“正如將軍所說,豪強大族的資財取之不當,重新拿走亦是無妨,老夫會酌情視之,如有不降者,自是不會手軟,另請將軍放心,老夫也會束縛自已,如壞了將軍大事,又有何顏臉活於世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