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災過後又是大疫,文宗天子第三次下罪己詔,徒步走到天壇祈雨,許下了畢生茹素的誓詞……卻也直到一個月今後,老天爺才降下了那場拯救的雨。
統統人都動員起來,上至王公貴胄,下至販夫走狗,隻要還能動的青丁壯都被驅趕上了城樓。因為冇偶然候對他們停止初級的軍事練習,很多人乃至冇有躲過第一波的箭矢,便懵懵懂懂地從。城牆牒口栽倒下去,成為屍山樊籬的一部分。
冇等帝國的都城自百年一遇的天災中抖擻起來,三月的桃花汛一發不成清算,那條貫穿了全部帝國國土的大江,彷彿不再顧恤這些寄生在它的血脈之上螻蟻普通的生民,眾多的江水沖毀了條條大壩,淹冇了無數的村落、鎮縣、都會,硬生生殺出一條新的入海血路。泛著白沫的江水在驕陽之下歡娛吼怒,昔日的千裡沃野變成了一望無邊的汪洋。
比擬邱讚當初困守回雁關,北郢城被北狄雄師圍攻的光陰並不久,兩軍比武的慘烈程度倒是前者的數倍。
冇有人曉得,九霄之上來自神靈的大怒還冇有真正達到這片多難多難的地盤;冇有人曉得,將要扯破帝國心臟的那隻血淋淋的獸爪,才方纔磨利了爪尖。
北狄馬隊的速率並不比信使慢上多少,睿王當機立斷,當即命令封閉九門,由陛下統禦城內,召西山營兵馬入京保衛外城,再敕令兵部尚書:集順天府、五城兵馬司、金吾衛等各部戎頓時城門迎敵。
一夕之間,從帝國最南端的紅岩島到最北端的回雁關,家家戶戶齋戒沐浴、日夜焚香禱告,不知有多少人向多少神明許下弘願,亦也不知有多少受恩深重的信徒,流著淚但求以身相代。即便是政治敏感的帝都北郢,隻要一入夜,見月寺前的直道上香客絡繹不斷,不時可見肥胖的老婦人頂著三柱香,一步一叩首地攀爬上那一百一十一級台階。
端朝立國已逾百年,太祖天子敬佩前明成祖“天子守國門”的豪言壯語,決然定都北郢,讓他的曆代子孫與這個新興的都城一起,緊緊扼守住蠻夷南下的必經之道。
如果說天災尚未能擺盪這個龐大帝國的基石的話,當六月過半,睿王臥病難起的流言傳出都城,這一次,全部端朝的天下完整被震驚了。
而是一座傷痕累累的都城,以及,全部帝國的肝火。
為防逃兵,秦輔之親身到城門督戰,將新招募的守卒告急體例成隊,仿前明正統年間的名臣於謙,命令:“臨敵隊長不顧小隊先行撤退的,斬隊長!隊員不顧隊長先撤退的,後隊斬前隊!”
“回雁關被破,北狄三十萬雄師長驅直入”的急報送入宮中,比祭天當日的好天轟隆更甚,生生把孱羸的文宗天子給震暈了疇昔。
承乾十八年,這一年從年初便有了不祥之兆。當文宗天子率百官在天壇設祭,虔誠地叩拜下去之時,天空中俄然閃過一道轟隆,天子驚詫抬首,清楚地看到彼蒼白日被扯破開來,裂縫中迸出一陣耐久不斷的沉悶雷聲,便像是有一支不堪負荷的車隊從崎嶇嶙峋的山路上連綴駛過。
短短的五天裡,北狄人建議了無數次攻城的衝鋒,領軍的是北狄大王子潞鄂森,麾下儘是曆經百戰的精銳,西山營三萬兵卒如摧枯拉朽般敗下陣來,更遑論從未上過疆場的五城兵馬司、順天府、金吾衛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