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宋當皇帝_第72章 年輕一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昂英,我來問你,你家有多少隱田?”

“以是說,這經界法和反貪司,就是衝著豪強和士大夫來的。客歲江南東路推行新政,建康府通判,一方朝廷大員,也被明正典刑,措置的大小官員何止百人。本年四川路甫行新政,一眾四川路大奸巨惡,如安恭行蒲宏等人紛繁被正法。現在又是參知政事胡榘伏法。你們說,新政是不是針對這些贓官貪吏而為?”

汪文侃侃而談,倒是分歧的觀點。

拆了再建新的,豈不是多此一舉?

“現在大宋的局勢內憂內亂,正如《韃靼策》和《中華日報》上所說,外有高原上的韃靼人來勢凶悍,內有吏治敗北,地盤兼併,物價飛漲。天子要廓清吏治,如何能夠不打擊敗北官員。不辦講武堂,整飭武備,又如何抵抗內奸?天子高瞻遠矚,苦心孤詣,豈是普通的凡夫俗子所能瞭解?”

李昂英臉上一紅,但還是安然相告。

史彌遠擅權,天子形同傀儡,給大宋朝廷開了一個極其卑劣的壞頭,也讓當朝天子深惡痛絕,毫不肯意再看到士大夫把持朝政的局麵呈現。

李昂英滿門都是讀書人,官吏世家。曾祖父李仙之官至承奉大夫,父親李天棐官至龍圖閣待製。妥妥的官宦望族,有大量隱田,一點都不奇特。

馬光祖的語氣中,有一絲淡淡的無法。

求同存異,他們固然對新政觀點略有分歧,但新政利國利民,倒是他們的共鳴,也是三人能夠相互諒解的底子。

“自宋室南渡,偏居江南一隅,君權日衰,相權獨大,不然也不會有史彌遠矯詔廢太子一事。天子想要勝於秦皇漢武,當然不會任由士大夫把持朝政。我這麼說,二位兄弟明白了嗎?”

朝政敗北,就是以史彌遠為首的士大夫們搞的。清流汙流,都是一丘之貉,大哥不笑二哥。

李昂英也是抬開端來,看著馬光祖,想聽聽他的解釋。

汪文忍不住問道。

“兩位賢弟,天子一年有一半時候在金陵,你們說,天子是不是籌算遷都了呀?”

繼朝廷在江南東路推行新政勝利後,又提高到四川路、兩浙路、江南西路三地,幾個推行新政的處所,人丁超越大宋總人丁的一半,更有天子腳下和邊塞重地。

“身為朝廷官員,理應營私守法,勤政愛民。如果本身問心無愧,天子怎會難為?崔與之無端被史彌遠撤換,新皇即位,立即撤換鄭損,又讓崔相公回到四川主政。可見是賢是奸,天子自有定奪,毫不會隻是針對士大夫而為。”

“汪兄,依你看,天子是要貶低科舉取士,以金陵講武堂和金陵大書院來代替了?”

汪文看著麵色難堪的二人,冷冷一笑。

“總之新政推行以來,讓人欣喜。就說江南東路,吏治腐敗,百姓冇有了苛捐冗賦,處所官府興建水利、門路,商賈雲集,百業暢旺,金陵城更是日新月異。去過的人都說,金陵城比臨安城都要熱烈繁華。新政之利,可見一斑。”

馬光祖猜疑地問了起來。

“馬兄說的極是。要說天子針對士大夫,也是針對士大夫當中的敗類。讀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胡榘、蒲宏、安恭行、顧鬆如許的人渣,丟儘了讀書人的臉麵,若不嚴懲,天理難容!”

“汪兄,當明天子文韜武略,天縱奇才。皇權強化之下,士大夫要大不如前了。”

天子力倡儉仆,宮中嬪妃都是平常衣裳,不要華衣珠翠,不成無能出這麼老練的事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