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湣王不得意,以其遣孟嘗君。孟嘗君至,則覺得齊相,任政。
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來賓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待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門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矜持其飯比之。客慚,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孟嘗君客無所擇,皆善遇之。大家各自發得孟嘗君親己。
久之,文承間問其父嬰曰:“子之子為何?”曰:“為孫。”“孫之孫為何?”曰:“為玄孫。”“玄孫之孫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齊,至今三王矣,齊不加廣而君私家富累萬金,門下不見一賢者。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今君後宮蹈綺縠而士不得褐,仆妾餘粱肉而士不厭糟。今君又尚厚積餘藏,欲以遺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損,文竊怪之。”於是嬰乃禮文,使主家待來賓。來賓日進,名聲聞於諸侯。諸侯皆令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嬰許之。嬰卒,諡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於薛,是為孟嘗君。
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為質於齊,以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將入秦,來賓莫欲其行,諫,不聽。蘇代謂曰:“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木禺人曰:‘天雨,子將敗矣。’土禺人曰:‘我生於土,敗則歸土。明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君得有為土禺人所笑乎?”孟嘗君乃止。
其後,秦亡將呂禮相齊,欲困蘇代。代乃謂孟嘗君曰:“周最於齊,至厚也,而齊王逐之,而聽親弗相呂禮者,欲取秦也。齊、秦合,則親弗與呂禮重矣。有效,齊、秦必輕君。君不如急北兵,趨趙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齊王之信,又禁天下之變。齊無秦,則天下集齊,親弗必走,則齊王孰與為其國也!”於是孟嘗君從其計,而呂禮嫉害於孟嘗君。
後齊湣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魏昭王覺得相,西合於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齊襄王立,而孟嘗君中立於諸侯,無所屬。齊襄王新立,畏孟嘗君,與連和,複親薛公。文卒,諡為孟嘗君。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絕嗣無後也。
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蒲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於田嬰。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頓首,因曰:“君以是不舉蒲月子者,何故?”嬰曰:“蒲月子者,長與戶齊,將倒黴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嬰沉默。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憂焉。必受命於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
初,馮驩聞孟嘗君好客,躡蹻而見之。孟嘗君曰;“先生遠辱,何故教文也?”馮驩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於君。”孟嘗君置傳舍旬日,孟嘗君問傳舍長曰:“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彈其劍而歌曰‘長鋏返來乎,食無魚’。”孟嘗君遷之幸舍,食有魚矣。五日,又問傳舍長。答曰:“客複彈劍而歌曰‘長鋏返來乎,出無輿’。”孟嘗君遷之代舍,出入乘輿車矣。五日,孟嘗君複問傳舍長。舍長答曰:“先生又嘗彈劍而歌曰‘長鋏返來乎,無覺得家’。”孟嘗君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