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太史公曰: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竄改於有為,故著書辭稱奧妙難識。莊子散品德,放論,要亦歸之天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於品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
昔者彌子瑕見愛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至刖。既而彌子之母病,人聞,往夜告之,彌子矯駕君車而出。君聞之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而犯刖罪!”與君遊果園,彌子食桃而甘,不儘而奉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彌子色衰而愛弛,獲咎於君。君曰:“是嘗矯駕吾車,又嘗食我以其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前見賢而後開罪者,愛憎之至變也。故有愛於主,則知當而加親;見憎於主,則罪當而加疏。故諫說之士不成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之矣。
或謂: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
所說出於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出於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偶然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實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若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而顯棄其身。此之不成不知也。
凡說之務,在知飾所說之所敬,而滅其所醜。彼自知其計,則毋以其失窮之;自勇其斷,則毋以其敵怒之;自多其力,則毋以其難概之。規異事與同計,譽異人與同業者,則以飾之無傷也。有與同失者,則明飾其無失也。大忠無所拂悟,辭言無所擊排,乃後申其辯知焉。此以是靠近不疑,知儘之難也。得曠日彌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交爭而不罪,乃明計短長乃至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說難曰: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覺得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令媛,厚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當中自快,有為有國者所羈,畢生不仕,以快吾誌焉。”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謂儋即老子,或謂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
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難也;又非吾辯之難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能儘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能夠吾說當之。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乾。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