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橋到崖山_伯顏出兵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7日。朱禩孫被任命為京湖、四川宣撫使兼江陵知府。

2禮送郝經返國,按鄂州之戰所承諾的歲幣給付。哪怕算上這些年的陳欠加利錢,也要乾脆利落地付清!以圖延緩戰期,博得時候。這是中策。

可惜的是:某個被阿術抓來的本地百姓給蒙前人出了個點子:為甚麼要強攻郢州呢?能夠先打下流的黃家灣堡嘛!黃家灣堡西有條大溝直通藤湖。從大溝拖船入湖,再走三裡水道就能繞過郢州、重新繞回漢江,以後再出漢江入長江…另有甚麼話好說呢?

宋度宗在享用之餘,本職事情完成得也不錯。

伯顏挑選從漢口衝破,夏貴擋住了;再挑選從陽邏堡西麵的沙蕪口衝破,夏貴擋住了。這時伯顏采取阿術部將馬福的建議,用聲東擊西之計,進圍漢陽軍,揚言將從這裡渡江,夏貴敏捷調沙蕪口守軍衝疇昔…

3投降。雖是下策,但敗北而降和不戰而降的報酬還是有差彆的,儘量往好裡爭奪吧!

8月4日,史天澤上奏“荊湖、淮西各置行省,勢位既不相下,號令必不能一。後當敗露”忽必烈接管其建議。改淮西行中書省為行樞密院。以伯顏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所屬並聽節製。史天澤隨即又告老稱病,上表請奏:滅宋之事兼任伯顏。

9日,伯顏率元軍大肆自沙蕪口入長江。(未完待續)

本月,忽必烈第一次東征日本因遇暴風雨而遭致慘敗!10月5日,元軍在日本對馬島四周呈現。對馬保護代宗助國父子率80騎勸止,詰問上陸來由。卻被毫不包涵地全殲。14日,元軍登岸壹岐島,壹岐保護代平經高初戰倒黴,退入嬰城內恪守。次日元軍占據全島,平經高以下百餘人戰死。16日元軍再攻肥前國沿岸島嶼。本地豪強鬆浦氏率一族數百人英勇抵當,卻都成了元軍箭下之鬼。而後元軍大肆搏鬥,並將下一目標直指築前國博多灣的太宰府!狼真的來了!固然日本方麵對元軍入侵已有思惟籌辦,但這畢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大範圍軍隊打擊日本本土。藤原經資在得知元軍呈現在對馬島的諜報後便已不敢怠慢。邊急報朝廷和幕府,邊調集九州島統統禦家人向博多灣堆積。博多決鬥期近!

1將本地,包含江南及原兩淮地區的兵力儘量抽調至長江北岸,組建一支50萬人的抗元雄師。這些軍隊在長7000裡的長江防地上劃地戍守,百裡一屯,屯有守將。十屯一府,府有總督。關鍵之處,以三倍的兵力加強戍守。無事則泛舟長淮,來往遊徼。有事則東西齊奮。戰守並用。刁鬥相聞、饋餉不斷,相互應援,覺得聯絡之固。選忠良無能的宗親大臣為統製。分蒞東、西二府。這是上策。

四川總帥汪惟正上奏“蜀未下者僅數城耳,今宜舍之,而併力攻臨安!底子既拔,此將焉往!願以本兵由嘉陵下夔、峽,與伯顏會於錢塘”忽必烈優詔答曰“四川事重,舍卿誰托!你還是留在蜀地。異日蜀平,功豈在伯顏下耶”

主帥忻都在船上召開軍事集會。白日的兩軍對決是以元軍勝利而告終的。元軍以寡擊眾,已獲大勝,且已占據博多灣的灘頭陣地。但主帥對日本軍人的英勇很不足懼,且對方有多少仇敵也心中無數,已無信心再戰,提出退兵。高麗將領金方慶建議背水一戰,一鼓作氣攻陷太宰府,恪守待援。忻都卻對峙次日班師。未曾想就在農曆10月20日當晚,風雨高文,波瀾澎湃。元軍船隻顛覆200餘艘,數萬元軍溺亡大海。心生驚駭的忻都迫不及待的連夜拔師退回高麗國。“文永之役”戲劇性的在一場暴風雨中以日軍不堪而勝結束。最後展轉返國的元軍隻剩13500餘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