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橋到崖山_孝宗禪位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11月2日。宋孝宗始以白布巾袍在延和殿聽政議事,命皇太子趙惇參決碎務。侍讀楊萬裡給太子上書反對,太子閱之悚然。3日,趙惇三辭任命,不被批準。

12月14日。金世宗完顏雍開端抱病。19日,金國公佈大赦令。24日,完顏雍下詔:由皇太孫完顏璟攝政。25日。徒單克寧被任命為左丞相兼尚書令、完顏襄為右丞相、張汝霖為平章政事、劉暐為參知政事。27日,徒單克寧、完顏襄、張汝霖奉詔,宿於內殿。

如此避世退位,也算是料想以外、道理當中。想開了,實在也冇甚麼。歸正多年前曾熾熱滾燙的血早就平平安閒了,那麼何必還挺在這個高位上刻苦受累呢?連帶著子孫們也被拖得七老八十,到天然即位時早就是老頭了。

3月1日萬春節,金世宗在神龍殿設席。諸王、公主、群臣順次上前祝壽。66歲的完顏雍高興之餘。仍不忘國度基緒之重、萬世無窮之托,諄諄警告本身的皇太孫完顏璟應修身養德。命徒單克寧儘忠幫手。以後,完顏雍親身高歌,完顏璟與徒單克寧和之,極歡而罷。

9日,宋孝宗下詔“皇太子參決未久,已自諳知外方物情。自今每遇殿朝,令皇太子侍立”因而尤袤悄悄的來找太子趙惇“大權地點,天下爭趨,甚可懼也。願殿下事無大小。一取上旨而後行。情無厚薄,一付眾議而後定。儲君之位,止於侍膳問安。不交外事。撫軍或者監國,多出權宜之計。事權不一,動有觸礙”

金世宗大定年間確是亂世,但有一個題目為曆代史學家所不解:為甚麼《金世宗本紀》裡有如此之多的暴動、兵變的記錄呢?按說亂世不該該呈現年年都有暴動的環境吧?關於這個題目,清朝史學家趙翼在他的《廿二史劄記》中給出了一猜想性的解釋“金代九君,世宗最賢。然二十餘年中謀反者極多。有道之世,偏多亂民,何也?豈世宗綜覈吏治,凡有奸宄,有司俱不敢隱,故奏讞獨多耶?抑有司爭欲以發摘邀功,遂以輕作重,以見其勤於吏事耶”

2月21日,富察克忠來到宋廷,在德壽殿向宋高宗的屍體施禮。以後在東楹的素幄與宋孝宗相見。隨後,京鏜受命出使金國答禮。

完顏雍死了,他留下的金國一片穩定。完整消弭了完顏亮南侵失利後帶來的暗影。國力慢慢復甦,從完顏亮持續遷都、強行南征的泥潭裡拔了出來。政治也算腐敗,冇動輒呈現的大洗濯、大流血事件呈現,乃至連敏捷退化的女真本族文明等都獲得了加強…總而言之,他似是冇法做到更好了!史讚“金主在位二十八載,南北講好,與民歇息。躬儉仆、崇孝悌、信獎懲、重農桑。群臣奉職、高低相守、家給人足、倉廩有餘,刑部斷罪,多不逾20人,國中號稱小堯舜”

淳熙16年(1189)1月2日,67歲的金世宗完顏雍在福安殿駕崩。那位傳說是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轉世的皇太孫完顏璟奉遺詔擔當皇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