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山民得知周瑜來了江北,心中凜然,忙召諸將於帳中議事,於帥帳當中,諸將齊至,龐同一臉嬉笑,對龐山民道:“兄長如何這般惶急,莫非是畏那江東周郎?”
龐山民與諸將策畫一番,帳中諸將,或欲死戰,或欲待重奪江夏以後,與江東握手言和,龐山民亦知,諸將心中各有設法,不過其皆為荊襄今後籌算,見諸人定見不一,龐山民聞龐統催促之聲,思考好久,龐山民將輿圖放開,對諸人道:“諸君試言,這廬江得與不得,此中好壞。”
江夏城外,軍馬比之先前,又多了很多,雖龐統令雄師退避三舍,可自傅彤引江陵救兵到來以後,文聘雄師,人數之眾已遠超城內江東軍馬,且兩方士氣,不成同日而語。
龐統目視輿圖,對龐山民道:“其好處顯而易見,若得廬江,我等隻需遣一大將,便可扼住江東北進咽喉要地,今後江東偏安一隅,難以拓土,四周皆被我荊襄圍困,除非其可交好山越,襲我火線,隻是現在山越之民,多憑藉荊襄,龐某覺得,江東一旦失了廬江,便會到處受兄長而治。”
雖荊襄以內廣建水車,可如果大戰,軍屯一事,便會荒廢,那孫權好死不死,挑釁荊襄嚴肅,雖說可與江東兩相耗損,但是如果如此,對荊襄而言,又有何益?
若隻為救濟程普,這江東軍馬又怎會按兵不動,現在江東兩番出兵,江東軍馬渡江大半,龐山民並不想與江東轟轟烈烈的大戰一番,其啟事倒也不是因周郎難纏,而是一旦交兵,兩家數度攻伐,對亟待生長的荊襄而言,有害有利。
“隻是得廬江後,我等須與江東邊疆之處,屯重兵扼守,此事雖是不難,可非常牽涉我荊襄兵力,且江東水軍隻靠興霸一旅,難以製衡,也就是說,若使那孫權失了地盤,恐其狗急跳牆,若其舉江東之力,與兄長大戰一場,其勝負難料……”
(未完待續)
見此狀況,程普也曉得這江夏難被江東所得了,現在已失民氣,且江東士卒手上多沾百姓鮮血,再過數日,城內百姓,如果叛變,這內憂內亂之下,城中數萬江東軍馬,豈有活路?
龐統並未泄氣,與周瑜相據江北之地,龐統心中非常鎮靜,昔日長沙之戰,雖是敗了周瑜一回,可窺破“白衣渡江”之計者乃龐山民,龐統深感周瑜用兵鋒利果斷,現在又有了堂堂正正的對敵機遇,龐統也不想放過眼下大好機會,江東既然已調派重兵,鎮守廬江,龐統又怎肯讓周瑜專美於前。
諸侯霸者的莊嚴,不是靠彆人恩賜,而是要靠名正言順撻伐出來!
文聘說罷,其他將校紛繁請戰,特彆是那小將傅彤,叫的最歡,一個勁的嚷嚷這於江陵調來雄師以後,這萬餘雄師,還未參與戰事,如果攻城,欲為前鋒。
聞龐統調侃,龐山民點頭笑道:“非是害怕,隻是士元當知,這周瑜用兵,很有章法,現在鎮守廬江,士元先前定計篡奪廬江之事,怕是要無功而返。”
龐山民聞言,不知可否,心中卻暗自考慮周瑜此番渡江,所欲何為。
荊襄圍城數日,城內糧草日漸不濟,程普醒來以後,引軍牴觸數次,卻不得突圍,荊襄軍馬已將江夏圍的如同鐵桶普通,目睹城中糧草告罄,程普又命士卒於城中征糧,江夏雖是富庶,卻也養不起如此巨量軍馬,百姓家中存糧,多被江東搜刮,數日以來,城中民怨載道,百姓已與征糧士卒發作過數次牴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