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聞言,不再多言,於江東最為體味龐山民者,乃是周瑜,既然周瑜已有定計,那便依計行事便是。
周瑜聞言,悄悄點頭,對蔣乾道:“既然丞相如此豁達,我江東也不會斤斤計算,待我家主公印綬一到,丞相便可昭告天下,兩家合盟之事!”
得知朝中蔣乾與周瑜,乃昔日同窗,曹操便命蔣乾往江東一行,商討兩家聯絡之事,同窗之誼,外加兩家諸侯,對荊襄皆有圖謀,如此一來,合盟不難。
孫權得知周瑜到來,下階而迎,對周瑜道:“公瑾本日容光抖擻,但是對這蔣乾到來,已有對策?”
蔣乾得令以後,便輕車一架,往廬江而去,入廬江後,表白來意,便有江東船舶,載蔣乾過江,待蔣乾踏上江東地盤之時,早有信使快馬報知孫權,言曹操遣使到來。
“子翼來時,周某曾言,子翼此來,必有所得,現在周某還是這般說法,兩家合盟,乃局勢所趨,隻是周某欲早些得知,這合盟一事,丞相對我江東,有何要求?”周瑜說罷,蔣乾思考半晌,對周瑜道:“兩家合盟,貴在心誠,丞相又怎會於這合盟伊始,就撮要求?公瑾大可放心,蔣某此來,便欲叫江東得知,丞相但願合肥一役,兩家可儘釋前嫌!”
“不會。”周瑜聞談笑道:“尚香有孕,山民自會事事啞忍,總之有尚香在,那龐山民便難以下定決計,伐我江東,以是周某覺得,便是讓那龐山民得知我江東聯絡曹操,也一籌莫展!”
且現在中原,江東皆需療攝生息,而那荊襄卻活力興旺,可隨時用兵,江東之人無不顧忌,若讓龐山民曉得江東,中原已然聯絡,龐山民是否會怒而出兵。
孫權聞談笑道:“不怪,公瑾所欲,亦是孫某所欲,現在孫某已知丞相誠意,我江東亦不當讓丞相絕望纔是。”
隻是周瑜對合肥一戰,非常自責,感覺有負孫權所托,剋日來對孫權態度比之先前恭謹很多,軍中事件也多報知孫權,與之商討,得知蔣乾到來,周瑜冷峻數日的臉上終究閃現了一絲笑容,徑往孫權府上,商討這兩家合盟之事。
孫權聞言,麵上一喜,繼而笑道:“既然公瑾皆有算計,若荊襄得知我兩家合盟之事,前來詰難,當由公瑾應對!”
雖周瑜自傲孫尚香可於龐山民麵前轉圜一二,可若孫尚香一而再,再而三的偏幫江東,龐山民氣中肝火,怕是更甚,若其一怒之下,使荊襄軍馬囊括江東,以現在江東弱勢,難以抵擋。
魯肅說罷,孫權與堂上群臣,深覺得然,戔戔兩年,荊襄於龐山民的調教之下,已有如此威勢,便是強如曹操,欲製衡荊襄,亦求江東援手,雖孫權得吳侯之位,江東群臣歡樂鼓勵,可一想到荊襄這個龐然大物,群臣麵上,儘皆苦澀。
周瑜說罷,江東群臣,麵上皆哀,蔣乾見狀亦歎道:“程普將軍之事,奉孝智囊於許都多有言及,丞相對程老將軍時令,讚不斷口……”
周瑜聞言,擺了擺手道:“不比子翼,乃丞相麵前紅人。”
周瑜聞言,微微皺眉,攻合肥而不得,乃周瑜芥蒂,現在聞蔣乾提及此事,周瑜天然不樂,且想起之出息普殞身,周瑜一臉黯然道:“可惜德謀將軍,性烈如火,墜於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