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聞言,麵上一喜,繼而笑道:“既然公瑾皆有算計,若荊襄得知我兩家合盟之事,前來詰難,當由公瑾應對!”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周瑜聞談笑道:“且那曹操非目光短淺之輩,當今局勢,合則兩利,曹操聯我江東,亦為安寧新得河北地盤,療攝生息,若命我江東軍馬,用兵荊襄,其治下軍馬,亦當聞風而動,如此一來,便分歧適曹操好處!以周某觀之,曹操短期以內,怕是不會對我江東,有任何要求,吳侯尊位,主公可安然受之。”
“一事不煩二主,主公大可放心。”周瑜自大一笑,對孫權道:“些許詰難罷了,周某涓滴不懼!”
合法群臣思考不語之時,周瑜微微一笑,對孫權道:“主公勿憂荊襄之事,論及水戰,周某另有些心得,我荊襄水軍,艦船橫江,可保江東基業,穩如泰山,且那龐山民若私行動兵,我江東亦有來由,求曹操援助,若其兵出汝南,荊襄又怎能夠一敵二?”
隻是周瑜對合肥一戰,非常自責,感覺有負孫權所托,剋日來對孫權態度比之先前恭謹很多,軍中事件也多報知孫權,與之商討,得知蔣乾到來,周瑜冷峻數日的臉上終究閃現了一絲笑容,徑往孫權府上,商討這兩家合盟之事。
孫權聞言,不再多言,於江東最為體味龐山民者,乃是周瑜,既然周瑜已有定計,那便依計行事便是。
又過半日,便有士卒來報,許都使者,已至吳郡,孫權聞之,攜江東文武,一道出迎,於殿外,周瑜與蔣乾相見,周瑜大笑道:“子翼此來,必有所得!”
“奉孝智囊之前有言,公瑾隻可於荊襄,中原二選其一!”蔣乾聞周瑜之言,不由笑道。
“有尚香在,山民又怎會難堪吳夫人?仲謀勿要健忘,尚香前次可救了我江夏雄師性命!”周瑜說罷,孫權皺眉道:“怎可將我江東大事,拜托一女子身上,且若尚香遭龐山民討厭,又當如何?”
(未完待續)